2025-11-15 12:06:51
以“资本市场争议的仲裁之道——在岸和离岸双重视角下”为主题,由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仲裁协会主办,上海仲裁协会金融研究委员会、上海仲裁委员会、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毅柏律师事务所共同承办的“2025上海仲裁周-国浩·毅柏分论坛”日前在沪举办。90余名来自仲裁机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知名企业、律师事务所等多领域的专业人士齐聚一堂,聚焦在岸离岸双重视角,解码资本市场仲裁策略,共话中国仲裁发展新趋势。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马屹表示,当前资本市场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以仲裁为代表的多元解纷机制是资本市场法治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依托中国资本市场与涉外仲裁“双发源地”的区位优势,上海国际仲裁中心过去六年间受理的涉资本市场案件数量占受案总数的40%,体现了上海仲裁在发挥专业优势、护航金融创新、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国浩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吕红兵表示,“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加快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强调“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指出“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新修订的仲裁法则对涉外仲裁制度做了诸多完善。今后国浩将进一步增强商事仲裁参与度和战斗力,为上海“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注入“浩”能量、做出新贡献。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王唯骏表示,唯有准确理解交易规则、精准识别商业逻辑、充分尊重行业惯例,同时妥善平衡投资者保护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才能切实发挥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功能。未来,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将继续开放金融领域专家担任仲裁员、发挥专家断案优势;构建金融仲裁专业案件管理机制,确保批量金融案件程序集中推进、审裁方向统一;积极探索紧急仲裁员、多份合同合并单次仲裁、案外人加入等工具的适用,优化完善仲裁前保全、行为保全、电子送达等程序,推动金融仲裁制度创新。
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国浩上海合伙人黄宁宁表示,国内、国际仲裁程序在证据准备、举证质证、仲裁庭管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随着中国仲裁的国际化发展,清晰认识并弥合国内传统实践与国际通行程序之间的差异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