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难稳定

□ 杨啸林 2025-11-15 06:14:44

稳定币,名字听起来可靠,现实中却屡屡“炸锅”。

不久前,美国稳定币发行商Paxos就上演了一出加密货币史上最夸张也最短命的“印钞”闹剧:

Paxos的一位工程师在执行一笔内部转账时,不知是因为手速过快还是被“猫主子”踩了键盘,导致输入了错误代码,在以太坊链上瞬间铸造出300000000000000枚PYUSD稳定币。以1∶1锚定美元计,其名义价值为300万亿美元,相当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全球GDP总和的两倍以上。

此前PYUSD总供应量不过23亿枚,此笔误操作使其陡然膨胀至“宇宙级”数量,PYUSD价格也出现了明显波动。还好,这场“财富膨胀”只持续了22分钟。Paxos迅速行动,将多发的300万亿枚PYUSD全数打入销毁地址。事后,Paxos官方也赶紧冲上社交媒体致歉:“大家别慌,纯属内部技术失误。不是黑客,没有外敌,我们的钱袋子(储备金)一分没少,还是1∶1刚性兑付!”

尽管最终结果有惊无险,但加密社区还是沸腾了,段子层出不穷:

“我刚收到这笔钱,致电兰博基尼说要收购整家公司,电话还没挂,钱就没了。”

“那一刻,Paxos凭一己之力成为全宇宙的GDP担当。”

“中本聪十年磨一剑打造去中心化,Paxos一键印出了全世界。”

尽管网友们的表达看似轻松,但价格的波动无疑暴露了市场的真实情绪——恐慌。虽然Paxos首席执行官试图将事情焦点引向“它展示了区块链的透明度”,正因为透明,公司才能以“惊人速度”纠正错误,但实际上,更多人看到的是其“瞬间制造错误”的能力。对于一种“把稳定刻在基因里”的资产,任何脱锚都值得警惕。

回顾加密货币短暂的成长史,类似的“操作失误”已经发生了好几次。最有名的一次发生在2019年,知名区块链技术企业Tether误发了50亿美元USDT(Tether公司推出的1∶1锚定美元的稳定币)。而此次300万亿美元的差错,进一步引发对行业安全底线的审视。

焦点集中在两大问题上:

第一,稳定币发行机制是否可靠?

稳定币之所以“稳定”,在于其以法币或其他稳定资产为锚。其铸造流程理应是:机构存入美元→Paxos验证→调用智能合约生成代币。而在此次误铸过程中,显然并不存在对应的300万亿美元抵押资产,这意味着稳定币的发行其实很大程度上依赖发行机构的信用。这动摇了稳定币的价值锚定承诺,更暴露了现行系统的基础脆弱性。

有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如果不能确保“实时足额抵押”,就必然存在滥发套利空间。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将此次误发的300万亿美元以5%的年化利率贷出,即便仅持续1个小时,也可获利约17亿美元。在现行机制下,公司方面仅需以“操作失误”为借口将其销毁,就可坐享这凭空出现的巨款,而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当发行机构的信用遭到质疑,自然会引出第二个问题,操作流程与监管机制是否完善?

PYUSD是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ERC-20(代币标准协议的一种)”代币,其发行和销毁机制均具有去中心化特质,由提前编写好代码的智能合约控制。但与比特币等完全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不同,PYUSD的合约设计中保留了一部分中心化控制权限,也就是说,不能排除人为介入稳定币生产、暂停、冻结以及擦除等环节的可能性。按照中心化控制权限原本的设计理念,它应该是应对金融欺诈与黑客的安全阀,但实际上却存在不少漏洞。

在此次Paxos事件中,至少有三重风控漏洞被暴露出来。首先是缺乏数额阈值检查,未设置单次铸造和单日累计铸造的上限阈值,因而未对300万亿这类异常值实施拦截。其次是缺少多重签名确认机制,单人操作即可执行大额铸造。再次是复核流程缺失。在区块链交易广播前,应有独立于操作人员的复核程序对交易细节进行确认,22分钟后才发现错误并纠正,表明监控机制不够灵敏。

美国加密货币机构的监管问题也早就被诟病。当前美国主要稳定币发行机构的监管牌照基本出自州级政府,比如Paxos便由纽约州金融服务部综合监管。各州规则不一,导致公众难以全面了解储备金构成、托管协议、风险预案等关键信息,现有披露也远未达到“代码即法律”式的完全透明和可验证。

目前,纽约金融服务部表示已启动相关调查,但市场情绪并未平复,平台治理要不要加强、储备证明是否应实时验证、审计如何覆盖技术与运营风险等均是舆论关注的焦点。更有分析师将此事与2022年UST(锚定美元的算法稳定币)崩盘类比,指出若误铸代币未及时收回,可能引发市场对PYUSD锚定与储备的质疑,导致脱锚与抛售;一旦误铸代币流入市场或进入DeFi(去中心化金融)协议,将破坏抵押结构,触发大规模清算,产生连锁反应。

此类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进入2025年,稳定币规模已超越维萨(VISA)和万事达(Master)交易总和,但监管体系明显滞后于市场发展。作为主要发行国,美国正推动《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强制以美元和短期美债作为储备资产,推动发行商成为美债市场的“结构性买方”。此举将进一步绑定稳定币与传统金融体系,使其成为与全球美元流动性紧密挂钩的高风险资产。一旦出现问题,或将酿成波及广泛的“金融大杂烩”。

此次Paxos的“一键印钞”闹剧虽得以迅速平息,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稳定币生态中深藏的系统性风险。在稳定币规模持续膨胀、日益与传统金融深度绑定的今天,其“不稳定”已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成为全球金融稳定的潜在威胁。若不能从制度与技术层面筑牢防线,下一次“失误”或许就不再是虚惊一场了。(作者:杨啸林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