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滩今果甜

贺建明 2025-11-15 06:14:03

深秋时节,西藏山南市贡嘎县的万禾农业矮化苹果种植基地里,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吉雄镇刘琼村村民嘎珍挎着果篮,熟练地采摘苹果。

“以前,这里曾是西藏冬春季风沙最大的地方之一,沙子一吹起来,眼睛都睁不开,生活真是苦不堪言。”回忆起往日生活,嘎珍不禁摇了摇头。

转变始于2019年,贡嘎县决定引进矮化苹果种植技术,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革命。“高原荒滩种苹果?当时谁心里都没底。”贡嘎县万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牌营销负责人张岱笑道。

正是这份不确定,激发了他们探索的勇气。团队3次远赴陕西延安、山东烟台等地取经,最终选定了耐寒抗旱的矮化砧木,并引入了以色列的滴灌系统,精准控水,为苹果的生长提供了最佳条件。

令大家惊喜的是,高原的强紫外线与昼夜温差,竟然催生了苹果的“芽变反应”:果实着色度高达90%,糖度更是飙升,果香格外浓郁。

“我们的苹果不用催熟剂,自然生长180天以上,咬一口脆甜爆汁!”张岱拿起一颗红富士,语气中满是自豪。如今,贡嘎县的矮化苹果产业已经形成了早熟嘎啦、中晚熟高山富士等多样化特色品种矩阵。

一颗苹果从开花到采收,需历经疏花、压枝、套袋等多道繁复工序,是名副其实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基地,我学会了剪枝、拉枝、防虫,现在也算是‘土专家’了。”曾经只知埋头种植青稞的刘琼村村民普布次仁,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投身现代林果业发展的“新农人”,年务工收入近6万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度向往大都市生活的年轻人开始选择回到家乡。“家乡的发展需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我要用所学的知识,让更多的人知道家乡的苹果,让它们销售到更远的地方。”今年毕业于西藏大学的普布琼拉说。

去年,贡嘎县还推出了“政府+企业”的联营模式,组建了万禾、千禾两家农业公司,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企业负责品牌建设、冷链物流,政府则提供基础设施和补贴,并聘请高校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与此同时,产业链也得到了同步延伸。7720立方米的冷库可储藏800吨鲜果,确保苹果的水分和口感,延长苹果保鲜期;膨化设备则将次级果加工成苹果脆片,提高了苹果附加值。

站在雅鲁藏布江边的观景台远眺,这片曾经的荒凉戈壁滩,如今已被茂密的果树覆盖。

“我们要打造‘贡嘎苹果’地理标志,让高原的‘金果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贡嘎县万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洛桑旦增算了一笔账,目前,全县矮化苹果种植面积已达1.95万亩;今年产量预计为2500吨,明年将达到5000余吨,后年有望突破万吨大关,成为最高海拔的苹果产区。

贡嘎县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场关于绿色、关于梦想、关于幸福的故事正在悄然上演。(作者:贺建明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