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河口区:田间废料变为绿色能源

王金虎 2025-11-14 20:03:11

上料、粉碎、热解气化、产生蒸汽……在位于山东东营市河口区的海利丰(东营)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能源站的中控室里,工作人员轻点屏幕,便能实时监控整套设备的运行状态。传送带上,原本散落在田间地头的秸秆、树枝等农林废弃物,正被源源不断送入锅炉,经过一系列现代化工艺处理,悄然变身为驱动企业生产的可靠工业蒸汽,完成了从“废料”到“能源”的华丽转身。

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宝锋指着进料口的生物质木片介绍道,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供应蒸汽量将达17万吨,年营业收入约4760万元,年利润可达1360万元,为下游客户年节约蒸汽费用1700万元。

相较于经济效益,生物质能源的环保价值更为突出。传统生物质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而经过现代化处理后,其环保优势被充分释放。海利丰能源站的生物质燃料锅炉燃烧充分,残留物比例仅在0.4%至7%之间,这些燃烧后的料渣富含钾元素,是优质的农作物肥料,可直接返田利用,形成“农林废弃物—生物质燃料—能源利用—废渣还田”的闭环循环。

“这是咱们运行几个月以来的排放数据,远优于国家标准。”刘宝锋指着电脑上的数据说道。只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指标均稳定控制在限值的50%以下,曲线走势平滑无大幅波动,部分时段甚至低至国标要求的三分之一,每一组数据都清晰印证着处理系统的高效稳定。

从田间地头的“一把火”,到锅炉里的“一团火”,再到驱动生产的“一股劲”,这条“点草成金”的转型之路,是河口区以新能源产业为战略引擎,推动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河口区在新能源产业布局上持续发力,加速鲁北光伏项目海域审批进程,全力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并已启动“十五五”风光资源摸排工作,初步规划布局沿海滩涂光伏产业带、近海风电集群、内陆农光互补示范区三大板块,同时同步开展前沿领域的可行性研究,为中长期能源转型储备优质项目。截至目前,全区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突破294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100%,2024年发电量高达42亿度,绿电覆盖率实现全区域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