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4 17:05:30
11月14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开幕。在本届高交会上,深圳福田区以“拥抱AI•遇见未来”为主题打造沉浸式“未来生活馆”,50余家科技企业携近150款创新展品亮相,展现AI+产业发展、AI+民生福祉、AI+科学技术、AI+全球合作、AI+消费提质等“AI+”融合发展成果,并集中展示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科研实力,包括量子科技、生物医药、智能硬件等领域的突破性成就,同时设置八大互动点位,涵盖具身智能竞技、NAO机器人共舞、AI便携超声、3D/VR未来城区穿越等硬核体验,全方位展示“中央创新区”的硬实力。
第二十七届高交会福田展区。(资料图片)
福田区以78.66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出智能终端、新能源、软件与信息服务三大千亿级新质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半导体等2个百亿级新质产业集群产值三年实现倍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数量增长迅速,高水平创新平台和载体不断集聚,高端科研成果加速涌现,已成为汇聚新质生产力的“福地”,蝉联“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全国第一,“赛迪幸福百强区”跃升至第一,“赛迪中国百强区”升至全国第二。今年,福田经济总量有望再创新高,将圆满完成“十四五”各项指标任务。
“组合拳”赋能
为强化“科技+都市”的融合效能,让城市中心的资本密度、人才集聚、生活配套全方位赋能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2017年,福田区制定实施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35年),这是全国首个区县级中长期产业规划,明确“曼哈顿+硅谷”的发展目标和产业导向,瞄准中央创新区这一重要定位。
如今,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所在区,福田区正以“CBD+科创区”的发展战略,打造尖端科技创新策源、创新企业总部集聚、科技金融文化融合的“中央创新区”,全面打造“都市型、分布式、智能化”新型科创空间,以“政策—载体—资本—场景”的闭环生态,“全链条”服务体系赋能科创企业,打造企业人才奋斗的“热土”、热爱的“乐土”。
为打造创新福地创业沃土,福田区出台《支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发展若干措施》《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若干措施》《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为科创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率先创新推出“信用+视频办”政务服务,率先创建企业信用评价积分体系“信福分”,打造“信福贷”“信福租”等“信福+”系列品牌,让中小微企业增信赋能、轻装上阵。
11月1日,福田区再次发布政策红利、金融活水、空间筑巢、英才善待、安居保障、服务续航等方面服务企业和创新人才的“六重福礼”。其中,在政策红利方面,首次集中发布涵
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福田)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做实验。(资料图片)
盖创新型产业用房、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法律服务、会计、资产评估、商业发展、外资企业、文化创意现代时尚等8大领域普惠政策,最高支持5000万元,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金融活水方面,以总规模超800亿元信贷资金和产业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河套深港合作区则以“一区两园”模式催化深港协同创新,通过推出深港“联合政策包”、科研“政策包”、产业“政策包”等专属政策,全力支持科技创新。从河套合作区成长起来的深圳鲲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全新一代可重构数据流AI芯片CAISA 430,成功摘得“年度重大创新突破产品”,并已携手1000多家合作伙伴落地5000多个项目。
“河套合作区区位优势明显,深港交流互通密切,并持续出台务实高效的支持政策,为公司创新发展提供了助力。”鲲云公司副总裁栾丽红表示,基于核心芯片技术,鲲云科技构建起算力、算法、平台三大关键服务能力,推出的CAISA 430芯片为视觉、语音语义及行业大模型等AI应用提供高质量算力支持。
创新活力迸发
“软硬兼施”的创新生态让福田区展现出蓬勃的创新活力,目前,福田区已集聚160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三年“小巨人”企业数量增长7.6倍。今年推出的全市首个区级瞪羚与独角兽企业培育方案,剑指2027年累计培育不少于70家相关企业,让新质生产力的“潜力股”持续涌现。
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自主实验室,机械臂正在作业。(资料图片)
在人工智能领域,目前福田区已集聚规上企业360家,占全市13%;战略性新兴产业中AI集群增加值达94.35亿元,同比增长17.9%。福田区还开放1003个AI应用场景,涵盖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生态治理等27大类,形成“需求—技术—落地”闭环。
当前,福田区积极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核心区,到今年底,计划打造算力中心、大模型中心等“五大人工智能中心”,持续提升可调度算力规模,扩大人工智能核心规模产业规模;打造50个应用场景和10个示范性应用场景,推出首发智能软硬件产品20个以上。
在产业空间方面,“十四五”期间,河套片区新增产业空间80万平方米,增长15倍,打造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湾区芯谷等专业园区;梅林-彩田片区形成逾12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聚集新一代产业园、华强科创广场、创智云中心等楼宇,打造“深圳智谷”;车公庙推进连片改造,以超168万平方米体量建设科技、时尚、创投总部基地。
不仅产业发展势头猛,高端科创资源更是集聚成势。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汇聚重大科研平台10个、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8个、行业级中试平台10个、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6个;建成1个算力中心+2个云平台的供给体系,可调度算力规模超10000P,规模全市第一;社会研发投入136亿元,增速全市第一。
当前,福田区正不遗余力向新聚力、向新突破、向新转型,抢先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推动传统优势焕新升级,不断协同打造区域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十五五”期间,福田将聚力打造“6个创谷+4个中心+4个高地”,即数字智谷、能源碳谷、湾区芯谷、生命绿谷、量子科谷、新材创谷,产业金融中心、湾区贸易中心、专业服务中心、循环经济中心,城市服务高地、数字创意高地、现代时尚高地、文旅消费高地;形成“2个万亿、8个千亿”产值(营收)的产业集群,即金融、批发2个万亿级集群,人工智能+、新能源、芯片半导体、生物科技、专业服务、城市服务、数字创意、循环经济8个千亿级集群。
福田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徐阳表示,未来福田将持续锚定“中央创新区”定位,打造最优科创环境。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前沿领域,布局“算力中心+大模型中心”五大人工智能核心平台,持续推出应用场景和首发智能产品;深化河套合作区“一区两园”协同,吸引全球顶尖科研机构与资本,推动跨境技术攻关;完善“千亿基金群+耐心资本”体系,强化企业全周期服务,赋能更多科创企业向新而生、破圈突围,书写“创新福田”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