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4 16:39:46
11月13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专场举行。据介绍,“十四五”以来,云南省昭通市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深入推进农业强市、能源强市、交通强市、生态强市、教育强市建设,走出了一条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新路子。
昭通市委书记苏永忠表示,昭通始终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突出抓好在建项目促增长、抓好政策落实保增长、抓好项目储备稳增长,经济发展实现总量快速增长、质量有效提升、位次赶超跨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五”末的1429.2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2016.9亿元,今年经济总量预计突破2110亿元,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
脱贫成效得到新拓展。昭通市强化产业、就业支撑和扶贫资产盘活,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5年来,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左右。
产业发展闯出新赛道。昭通着力构建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服务业“五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电、烟、煤“老三样”加快转型,硅、铝、磷“新三样”成形起势,“绿电+先进制造业”开辟了工业经济新赛道。
城乡融合迈出新步伐。昭通构建起了“以中心城市为辐射带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以城镇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中心城市“一城三区”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41%、38%,全市新增经济“百亿”县4个,总量达到9个。
生态环保取得新成效。昭通不断筑牢长江上游、赤水河源头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市水环境质量连续4年保持在全国前30位,393条河流实现“一江清水出昭通”。
昭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冯皓介绍,“十四五”以来,昭通市紧盯“截污、治水、固土、增绿、搬迁、转型、共生、协同”,努力把赤水河打造成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典范、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昭通市通过统筹抓好治“两污”、治面源污染、开展“厕所革命”,实现流域内城乡“两污”设施、入河排污口整治、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3个全覆盖”,连续5年赤水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目前昭通市全部拆除流域内17座小水电站,全域恢复自然流态,赤水河流域鱼类资源从2020年的36种增加到目前的43种;走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道路,建成赤水河流域竹产业基地160万亩;避暑康养、红色旅游等文旅产业加快发展,“红色扎西·赤水明珠”品牌效应凸显。
“赤水河保护是昭通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冯皓说。昭通扎实推进生态强市建设,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新成效。抓污染防治,昭阳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5年超99%,全市36个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保持100%;抓生态修复,建立各级各类保护区(地)23个;抓绿色发展,壮大生态农业,打响旅居品牌。
昭通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昭通市委副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唐源介绍,“十四五”以来,昭通坚持“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电力为主,煤炭、页岩气为辅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累计完成能源固定资产投资超850亿元,规上能源工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28.4%。
昭通坚持以资源换产业、换技术、换市场,推动绿色能源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云铝海鑫绿色铝、旗滨光伏玻璃、友升汽车轻量化高性能合金、中晟新材料、盈和磷酸铁锂、云天化聚磷新材等重点项目落地见效。社会用电量突破230亿千瓦时,较“十三五”末增43.75%,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55.96%,每3度电中就有2.5度是绿电,绿色动能持续驱动产业升级。唐源表示,昭通将立足资源与区位优势,持续聚焦“优水电、保火电、扩风光、探采气”,力争2030年能源综合产值破千亿元,实现从能源大市到能源强市的跨越。
“‘十四五’以来,我们立足资源禀赋,坚持以资源换产业、园区聚产业、实体强产业,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五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形成了具有昭通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苏永忠表示。
昭通坚持高端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方向,扎实做好“科技赋农”和“土特产”增值大文章,做强苹果、竹子和马铃薯产业,做大天麻和特色养殖产业,做优花椒和中药材产业,做特一批小众产品,全市农业综合产值从“十三五”末的900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1500亿元,今年预计突破1800亿元。
立足水能、煤炭、风能、页岩气等资源丰富的优势,昭通坚持“风、光、水、火、气、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绿色能源+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绿色能源转化为绿色经济。
在绿色硅铝产业上,昭通硅矿预测储量436亿吨、铝土矿预测储量1亿吨。昭通坚持全产业链布局,引进了旗滨光伏玻璃、中铝、新安化工等一批链主型企业,大力发展绿色硅铝产业,初步形成了“旗滨+新安+旭合”硅光伏制造业、“云铝海鑫+上海友升”铝材精深加工产业为主的绿色硅铝产业集群。
在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上,昭通属全国最大规模单体富矿磷矿区,磷矿储量130亿吨以上。围绕在昭通“再造一个云天化”的目标,昭通积极参与成渝地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分工,大力推进镇雄磷化工园区、水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镇雄磷基新材料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正加快建设,千亿元级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在现代服务业上,昭通围绕区位、交通、资源、人力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打造区域物流交通枢纽,建成综合物流产业园区10个,水富港实现万吨级货轮通江达海、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着力打造扎西红色旅游、金沙江高峡平湖、南丝路五尺道“三条精品旅游线路”,高标准打造昭通避暑避寒和康养旅居“两张牌”,实现从“游客过境地”到“旅居目的地”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