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财税体制改革重要原则

马海涛 2025-11-14 06:59:08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财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这些都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十五五”时期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政策体系,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在具体实践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需把握好几组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税制设计、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深刻影响经营主体的预期和行为。科学的财税体制应当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同时避免政府越位,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创新动力。要保持合适的财政汲取能力和政府收支规模,最大限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

第二,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在财政资源配置中,需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增长与共享的关系。一方面,要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另一方面,要运用税收、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更加精准地调节收入分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第三,发挥好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财税体制应当既保证中央有足够的宏观调控能力,又赋予地方充分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改革的关键在于清晰界定各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在此基础上匹配相应的财力。当前要着力健全地方税体系,拓展地方税源,同时优化转移支付制度,切实保障基层政府履行事权的基本财力需求,推动形成中央决策有力、地方执行有效的治理格局。

第四,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这里的“安全”既指财政自身的可持续运行和风险可控,也包括通过财政手段维护国家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等关键领域安全。财税政策要着力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扩大内需,为夯实国家安全根基提供支撑。同时,要高度重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等风险,建立健全财政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

第五,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动态平衡。在税制设计上,既要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作用,又要兼顾税收中性原则;在财政支出上,要平衡经济建设与基本民生保障。要做到统筹兼顾、有机结合,在发展中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动态平衡,形成效率与公平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作者马海涛 系中央财经大学校长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