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3 20:14:39
11月13日,第19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共创1型糖尿病友好社会”早筛倡议与科普公益行动启动仪式在京举办。该倡议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指导,央视网《健康能量站》发起,汇聚政府部门、临床专家、主流媒体、患者组织及生态圈伙伴,共同呼吁推动1型糖尿病“早筛查、早干预、早管理”,构建理解、包容、支持的1型糖尿病友好社会。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主任李国强表示,1型糖尿病进展隐匿,常因急重症才被发现确诊,对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儿童造成严重影响,不仅直接威胁孩子的生命健康,其伴随的急重症风险更是带来沉重的管理压力。守护“小糖人”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校园共同给予这一群体更多关注与理解,为下一代筑造坚实的健康长城。
据介绍,我国有经典1型糖尿病人群约60万,数量居全球第三,高发于10-14岁。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分为3期。患者在1期、2期几乎没有糖尿病典型症状,多因急重症送医被“突然诊断”,此时疾病已进展至3期,自身胰岛功能几乎衰竭。持续的高血糖会引发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可导致脑损伤、肾衰竭等长期不可逆损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曹冰燕提出,早期筛查将推动1型糖尿病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干预”。胰岛自身抗体是1型糖尿病早期筛查的决定性指标,大部分三级医院都能检测。此外,早期筛查还能帮助家庭提前识别风险,及时干预并进行长期管理,减轻中长期负担。
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2期患者通过早期免疫干预,可为患者延缓1型糖尿病2期进展至3期近3年,部分患者延缓近10年未进展至3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陈晓春护士长分享道,疾病可筛查、可干预,是构建友好社会的基石,也是临床不断努力的方向。一方面,临床医生通过早筛给予及时干预和心理支持;另一方面,患儿家庭拥有了珍贵的缓冲期,学习疾病管理、调整生活方式、逐步建立社会支持体系,这对于儿童的身心成长都将起到关键作用。
赛诺菲普药中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球公益项目“学校儿童与糖尿病”(KiDS)自去年落地中国以来,通过提升师生防治素养、为患者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切实推动校园融合与包容,目前已惠及超过11000人。下一步,赛诺菲还将依托在免疫科学和糖尿病领域的深厚积累,积极推动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助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诊疗生态圈。(经济日报记者 郭静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