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才强市”加速汇聚新质生产力

商瑞 2025-11-13 19:14:26

从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发布会上获悉,天津“十四五”期间,聚焦“人才强市”, 实现人才规模与质量双提升,助推新质生产力加速汇聚。“十四五”期间,“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累计引进各类人才52.08万人,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占比超过26%;新增70家博士后工作平台,建成14家国家和市级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平台。

“十四五”期间,天津市出台了《天津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天津市职业技能培训规定》,加速升级“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持续擦亮“海河工匠”品牌。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天津人社部门从“引、育、用、留”四方面构建人才生态。

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天津市编制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人才需求目录,出台《天津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围绕天开高教科创园、天津软件园等重点区域制定专门人才政策。政策引才的“磁吸”效应不断强化。

同时,津育人才快速成长。5年来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天津累计获金奖20项、银奖36项、铜奖45项,云遥宇航、钠坤碳源等优秀获奖项目在津落地转化。天津近700家博士后工作平台招收博士后9000余人。

在引育基础上,天津市释放人才活力,在全国率先完成27项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新增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新职称专业,开展“科创企业评职称”专项行动,推行“以才评才”新机制。在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中,近千人获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天津市人社局副局长郑巴音介绍说,在“海河英才”卡中,人社部门优化服务生态,提供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15项服务。针对留创企业,天津提供500-1000万元无抵押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融资试点单户授信可达300-5000万元。

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天津市实施“海河工匠”建设工程,推动技能培训、评价、竞赛一体化发展。天津遴选认定企业培训中心、公共实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立“海河工匠培训基地”。实施“八级工”制度,天津累计新增取得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51.4万人次。此外,天津人社部门连续5年举办“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直接参赛选手近10万人次,带动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近50万人次。

“十五五”期间,天津人社部门将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聚焦重点产业链,实施更加开放包容的引才举措。

天津市人社局局长沈超表示,天津市将新布局一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人才培养,努力实现人才引育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天津将推进“温暖人社”“数字人社”建设,着力提升人社领域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