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信丨村庄既要建好更得有发展

吴陆牧 2025-11-13 15:44:59

编辑部: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地方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重形态轻业态、重建设轻运营现象,满足于村庄外观的“穿衣戴帽”,在资源盘活、产业培育、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经营环节着力不足,导致出现“有风景没前景”“有新居无新业”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村庄是乡村振兴的微观主体,乡村的全面振兴最终需落实到每个村庄的振兴。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各种涉农资源持续下沉,广大村庄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硬化、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建设成果有目共睹。

W020251111616951131228.jpg

2025年11月11日,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杨柳湾镇河南畈村在初冬的晨光下,树叶色彩斑斓,村庄错落有致,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生态画卷。王江摄(中经视觉)

乡村振兴不仅靠建设,更需靠经营。一个只重建设、不善经营的村庄,即便基础设施再完善,也可能因缺乏产业支撑和内生动力而逐渐“空心化”,最终导致公共投资沉淀、资源闲置,甚至再度衰败。反之,善于经营的村庄,能够将生态优势、文化底蕴、特色产业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吸引人才回流、资本注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的根基。

村庄经营,本质上是对村庄各类资源要素进行系统性整合、盘活与增值,是实现从“投入”到“产出”、从“输血”到“造血”的关键一跃。如何推动村庄从“建设好”迈向“经营好”,把建设成果有效转化为发展动能,是各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答好的重要考题。唯有从规划定位、产业发展、主体培育、要素配置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谋划,才能有效激活村庄发展动力。

科学的规划定位是村庄经营的前提。不同村庄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文化底蕴等方面千差万别,只有因地制宜找准特色定位,村庄经营才能纲举目张。各地要立足村庄实际,明确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通过优化空间布局,保障特色优势项目落地,让每一个村庄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都能够找准自己的路子。

村庄经营,核心在产业。现实中,部分村庄依然存在产业选择随意、发展粗放、效益低下等问题。要立足比较优势选产业,改变“撒胡椒面”式的产业发展方式,对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实施精细化配置,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把有限资源集中用到优势产业和关键环节上,创新营销模式,切实提高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村庄经营,关键在人才。各地一方面要大力引育乡村经营人才,既吸引在外能人、企业家、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也加强对村干部、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训,提高其市场运营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经营模式,明确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是村庄经营的重要保障。部分村庄建设用地闲置、集体资产沉睡,“资源变资产”通道尚未打通。要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盘活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将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最大限度释放资源价值,让村庄不仅建得好,更经营得好、发展得好,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记者吴陆牧于重庆

2025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