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东:我们为什么连续5年举办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征文

郑庆东 2025-11-11 19:56:56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理论上探究其系统集成的学理哲理道理,从实践上报道其指导做好经济工作的丰硕成果,是经济日报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责。

立足中央党报、经济大报的传播优势,经上级批准,自2021年起,经济日报连续5年举办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征文活动,组织范围逐年扩大、研究纵深不断拓展,吸引汇聚了一大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搭建起推动习近平经济思想学理化研究的高端平台,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资源条件、彰显党报特色的有效路径,为进一步做好理论宣传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战略意义

时代不断前进、事业不断发展,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一刻也不曾停止。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在这一基础上创立的习近平经济思想,更是实践的结晶、时代的精华。学习好、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是经济日报的主责主业、使命担当。

——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当今世界处于新的动荡变革期,新科技革命浪潮带来难以预知的机遇与挑战,诸多全球性难题仍然未解,各领域矛盾又集中爆发,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经济运行在总体平稳的同时还面临内需不足、结构失衡等风险挑战,时常面临两难乃至多难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在指导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出巨大威力。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4.9万亿元,约是2012年的2.5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稳居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一系列实打实的数据,充分体现了科学理论的说服力——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系统理论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

——推动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任务紧迫。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理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从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到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和概括,提出了一系列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深刻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增强思想认同、坚定理论自信,必须主动推进、持续深化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使理论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融合、有机衔接,交互作用、相互激荡,通过不断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论断持续完善思想体系,在与不同思潮的交锋中发展自身和丰富自身,进而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实践提供锐利思想武器。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意义重大。我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一方面,经济领域诸多行之有效的实践做法亟待总结;另一方面,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从未遇到过、西方经济理论始终无法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亟须解答,迫切需要总结中国经验、提升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以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给予系统阐释和及时回应。习近平经济思想以新时代经济发展为现实背景和认识对象,提炼和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深刻回答新时代中国经济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突破了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内蕴着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灵魂。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经济学研究,深入探索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才能以立足中国实践的新范畴、新命题、新遵循、新范式,不断巩固中国理论的主体性。

——经济发展实践离不开创新理论的科学指引。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回答时代课题、推动实践发展。经济日报身处观察记录经济社会发展最前沿,感受也较为深刻、敏锐和直观。可以发现,各地各行各业中,大力推动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注重创新理论应用落地的,经济发展、产业拓新就有章法、有特色、有前景、有成果;在学深悟透、掌握应用上“欠火候”的,往往会陷入“同质化”“内卷式”竞争的泥淖,一味大干蛮干却效果不彰。当前,各地各部门都承担着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在“两个大局”中精准定位,科学确定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将学习理论与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才能充分展现自身特色、比较优势,形成合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突破。

全力打造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经济思想高地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经济日报社思考认识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意义重大,进一步明确了做好理论宣传工作的主攻方向,提出打造“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经济思想高地”的目标,着力谋划任务书和路线图。

2021年7月,经济日报举办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征文活动正式启动,目的在于深化对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集中反映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经验总结和规律认识。在3个月内收到国内外来稿近千篇,经过专家审读来稿,优中选优近50篇在经济日报一版和理论版集中刊发。其中,国内作者主要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经济工作部门以及各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高等院校、知名研究机构等;国外作者有英国皇家社会科学院的院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负责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知名学者。他们聚焦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科学内涵、逻辑架构、理论品格以及理论贡献、实践成就等深入研究阐释。文章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网、新华网等大量转发,被《新华文摘》等刊物广为转载。至今,我们已连续5年开展征文活动,在牢牢守住主责主业不动摇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表达落地显效,成果丰硕。

——创新机制推动征文活动走深走实。2021年经济日报社独立举办首届征文活动,之后再接再厉,2022年联合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共同开展征文活动,2023年联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等7家机构共同开展征文活动,2024年联合党中央批准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以及国内重要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组织等16家机构共同开展征文活动。这4年,报社收到征文投稿数千篇,在经济日报推出优秀理论文章200余篇,来自英国、俄罗斯、新加坡、比利时、埃及、巴西、希腊、南非等国家的专家学者都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转发的征文文章中实现阅读量“10万+”“100万+”的不在少数,最多达1600余万。目前,2025年度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征文活动正在进行,报社联合全国14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23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共同开展,31个省区市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必将有力推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持续深入。

图片

近年来出版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文集》与《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文集》。

——创新内容凸显针对性实效性发展性。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新时代以来,针对经济增长速度、方式、结构、动力等方面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新概念、新话语,同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新实践新挑战,动态分析战略和政策实施的阶段性重点,形成新的论断。在征文活动中,我们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不断将新的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纳入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体系之中,与时俱进提升理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推动思想容量持续扩展、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创新表达促进科学理论入脑入心。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落地生根,是经济日报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以开展征文活动为抓手,力促“转文风”,既要求文章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又提倡内容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多聚焦热点话题、多回应社会关切,多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视角做实选题、谋篇布局,统筹推进学理化研究、大众化表达、普及化宣传,努力使思想的力量化作激发干劲、鼓舞人心、团结奋进的动力。

为进一步吸引、集聚各方面力量,我们每年将征文的优秀成果汇集成书,出版发行《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文集》并召开出版座谈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文集(2021)》一经面世就获得热烈社会反响,一周之内加印了4万套。此后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文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广受读者欢迎。报社还先后联合广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委宣传部、天津市委宣传部举办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同志济济一堂、深入研讨,共同推动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不断深化。

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践行者传播者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谋划经济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这个做好经济工作的“金钥匙”一刻也不能丢,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一刻也不能松。经济日报处于经济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新闻舆论工作三者交集,肩负着多重重任,更要清醒认识自身政治站位、职责使命,坚定不移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践行者、传播者。

——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原则。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首位,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按照党中央指明的正确方向、确定的前进路线为经济宣传工作“定调”“发声”。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经济宣传工作,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自觉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方法、找思路。特别是要在全力打造“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经济思想高地”过程中,及时总结深化理论宣传阐释工作经验,发挥好经济日报在经济领域的舆论引导压舱石作用,有力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与时俱进彰显创新理论生命力。习近平经济思想应时而生、合时而成、顺时而进,是一个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根据新环境、新形势、新目标、新问题提出新概念、新论断、新方法,充分体现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洞见。与之相应,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也必须持续跟进、绵绵用力。我们要把继续打造“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经济思想高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之以恒宣传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不断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继续举办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征文活动,筹办以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为主题的高层次、高水平理论研讨活动,全方位、多角度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使这一科学理论持续焕发强大生命力。

——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习近平经济思想来自实践、指导实践,又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目的全在于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用之见效,指导好新的经济工作。我们要切实用好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理论的旗帜引领作用,阐明重大理论实践问题,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经济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同时,精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有效开展热点问题引导,加大辩证看待经济形势的引导力度;生动鲜活反映经济实践,理论实际结合互动互促,推动经济日报的地方调研、产业调研、企业调研、热点话题调研“四驾马车”走深走实,客观反映、深入挖掘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探索、创新举措,助力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实践证明,连续5年举办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征文活动,方向正、思路对、成效显,必须一以贯之持续开展、深入开展、创新开展,以此为平台,不断深化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将这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宣传好、阐释好,使科学理论在不断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彰显伟力,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更好地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作者系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原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5年11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