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1 16:25:17
为深化数字信任生态建设,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2025数字信任生态合作大会日前在上海举行。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南新生表示,当前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以数字身份、区块链、隐私保护等技术为支撑的数字信任体系,对于保障数据安全可信流通、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有序发展至关重要。标准是推动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下设的数字信任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已开展大量研究工作,通过制定标准、编制报告、组织研讨会等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未来,协会将强化政策与标准衔接,增加有效标准供给,加强标准宣贯以赋能千行百业,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中国在数字信任国际标准中的话语权。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介绍,随着我国数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和数字协作的深化,构建以“信任”为核心的产业生态日益迫切。数字信任通过融合区块链、数字身份、隐私增强等技术,构建“身份-规则-过程-结果”可信的闭环体系,是加速数据流通、增强跨域协作的关键支撑。中国信通院前期发布了《数字信任发展报告》,实施数字信任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推动星火·链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ITU、IEEE数字信任标准研制,开展可信区块链评测服务,组织数字信任、Web3.0赛会活动,并与徐汇区携手共建的可信区块链测评(华东)中心,以及Web3.0创新大赛,形成了大量数字信任相关的研究成果。下一步,中国信通院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持续深化与徐汇区战略合作,与产业各方一道,携手共建开放、协同、共赢的数字信任新生态。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李颉深入剖析了区块链与AI融合的潜力,指出通过可信数据流通机制,可有效解决数据孤岛与隐私保护矛盾,赋能金融、教育等关键领域。
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何伟表示,数字信任是人际、制度与技术信任的有机融合,区别于侧重防对抗的数字安全,其核心在于通过密码算法、物联网、区块链、数字身份等技术促进合作与价值流通,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信通院构建的数字信任框架以身份可信、规则可信、过程可信、结果可信为全流程闭环,数字信任技术是数字世界信任机制的核心支撑。当前国内外数字信任概念认可度持续加深,政策与产业层面均加速推进相关布局,量子密码算法、区块链、物联网、数字身份、隐私增强等技术加速演进,信任即服务、数字内容溯源证真、新型支付协议与金融服务模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第十三批“可信区块链测试评估”通过证书颁发仪式同步举行。通过第十三批可信区块链测试评估的单位包括中国船级社、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三未信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泰富江苏共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数据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