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力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冯其予 2025-11-11 16:25:06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14.2万亿元,增速比上半年降低0.6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0%,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物流成本下行反映出我国在优化物流结构、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上取得积极进展。应把握当前有利形势,进一步落实《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加力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经络”,连接产销、贯通内外,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高效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更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大交易范围、降低交易成本、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

在实践中,降低物流成本并非通过单一环节的“压价”,而是依托运输结构调整、技术赋能与政策协同的系统性改革。例如,国铁集团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铁水联运集装箱量同比增长近17%。同时,自动化智能设备在物流业广泛应用,表明物流效率的提升正从局部优化向全链条协同稳步推进。

降低物流成本的意义远超数字本身,其本质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增强产业竞争力。一方面,物流成本下降直接减轻了实体经济负担。例如,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同比降低0.1个百分点,相当于节约社会物流成本约1000亿元,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能有更多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另一方面,物流效率改善与产业升级形成良性互动。前三季度,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领域物流量增长超过30%,而传统大宗商品物流需求有所收缩,表明物流需求结构正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同频共振。此外,物流体系优化还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减少区域间流通壁垒,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为内需潜力释放与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奠定基础。

也要看到,我国物流成本优化仍面临深层次挑战。一方面,单一环节成本低与全链条运行成本高的矛盾依然突出;另一方面,物流经营主体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较大,其抗风险能力与创新能力受限,可能影响行业长期竞争力。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仍有下降空间。

持续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关键是要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推动流通体系化联通发展。按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要求,一方面,不断优化物流网络分布,提高物流枢纽节点与生产力布局匹配度,提高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另一方面,增强铁路、公路和水运设施设备标准统一性,加强物流信息互通,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此外,要以技术创新赋能物流体系。不断推进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推动人工智能等与物流深度融合,促进物流数智化发展。

当前,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已进入系统攻坚阶段。这项工作的推进,不仅关乎物流行业本身,更关系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产业竞争力提升与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未来,需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技术创新“深赋能”三管齐下,以物流体系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稳增长、提效能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