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1 11:25:56
近日,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决赛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最终,泰州队战胜南通队,夺得冠军。在过去的数月里,“苏超”创造的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而且是文旅融合发展的“超”级范本。从“苏超”的火爆出圈到“赣超”“湘超”“豫超”“鲁超”“川超”“粤超”等地方联赛的接力跟进,这种以群众体育为纽带、以地域文化为内核的文旅融合发展方式,成为人文经济学实践的生动注脚。
各类“超”级赛事的成功绝非偶然,其关键在于抓住群众体育的全民参与特性,将足球赛事转化为地域文化的流动展台。各地文旅部门敏锐捕捉赛事热度,以“造梗接梗”激活传播势能,让每一场赛事都成为城市文化的鲜活表达。这种创意并非简单叠加,而是让体育精神与文化基因深度共振,让观众在观赛之余沉浸式感受地域文化魅力,使赛事从“看球”升级为“品文化”的综合体验。
“苏超”掀起的“地域联赛热潮”,并非简单的模式移植,而是各地结合资源禀赋的再创造。如湖南筹备“湘超”时,明确提出融入地方文化符号、构建“乡镇到省级”的赛事体系,并计划推出融合非遗与美食的观赛套餐;山东依托儒家文化底蕴打造“鲁超”,将“礼之用和为贵”的理念融入赛事文明引导;四川则以“川超”为纽带,串联九寨沟、三星堆等文旅资源,形成“观赛+研学”的特色线路。此种探索,既保留了“群众赛事+文旅赋能”的核心架构,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多地结合本地资源创新消费场景,积极打造“票根经济”“第二现场”等,如南京凭票根推出“1+3”文旅优惠、盐城推出“观鸟+观赛”套餐,让“一场球赛带火一座城”成为可借鉴的具体实践。
“苏超”以“全民足球”打破职业赛事的门槛限制,让草根球员与普通观众成为主角,唤起了强烈的大众情感认同。在此基础上,江苏推出50余条跨区域文旅线路、近500项“票根+”惠民措施,将分散的文旅资源整合为精准的消费供给。这种模式跳出了“门票经济”的传统思维,通过“看赛事、品美食、逛夜市”的全域消费生态,让文旅消费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每个角落,实现了从“流量变现”到“价值共创”的升级。
当然,文旅融合还需避免同质化陷阱,同时迎接长效化运营的挑战。应该看到,苏超的“超”模式源于江苏深厚的文化积淀,脱离本地语境的刻意模仿只会昙花一现。陕西西安凭“盛唐文化”打造沉浸式体验、山东淄博以“齐文化”深耕烧烤IP,与“苏超”的成功有着相同的逻辑:唯有深挖不可替代的文化基因,才能形成持久吸引力。值得一提的是,建立赛事常态化运营机制也至关重要。从基层赛事体系建设到文旅服务协同,从应急保障到品牌维护,都需要长期投入与精细化管理。
从“苏超”到“全国超联赛矩阵”,这场文旅融合的实践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珍贵启示:群众体育蕴藏着文旅发展的巨大潜能,地域文化是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当足球赛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当文旅资源成为赛事体验的延伸,这种新范式便催生了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重构了城市文化表达与形象传播的新路径。
转载自《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1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