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1 09:44:49
日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最新《全球贸易更新报告》指出,贸易是推动实现《巴黎协定》的催化剂,各国贸易政策是气候行动的重要驱动力,能够通过降低清洁技术成本并推动其普及,加速全球低碳转型。
报告指出,近年来,环境友好型产品呈快速增长、需求强劲、发展中国家参与度提升等趋势。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出口额达到2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出口的14%,表明绿色技术、节能设备、污染控制等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其中,太阳能、风能产品贸易增速远超其他工业品,说明全球能源转型推动了清洁能源硬件的跨境贸易增长。报告指出,贸易推动规模化与竞争,使全球可再生能源成本继续下降。例如,太阳能平准化度电成本下降41%,进一步促进需求和贸易增长。此外,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友好型产品贸易中具有优势,尤其在非塑料替代品、生物多样性产品、低碳原材料与自然基产品三类产品的出口中表现亮眼,表明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绿色贸易红利与出口多元化机遇。
尽管贸易能够显著推动低碳转型,但全球贸易体系在促进减碳的过程中仍存在多重制约因素。一是全球气候雄心不足,贸易难以在缺乏政策动力下发挥最大作用。2024年至2025年,64个国家和地区提交更新国家气候计划,仅覆盖全球排放量约30%;二是全球气候承诺不足,贸易政策难以与国家气候目标相匹配,降低了贸易对减碳的推动力;三是绿色技术获得成本仍然偏高且贸易壁垒显著;四是合规成本高、技术标准缺乏互认、多重认证体系重复等问题,导致发展中国家企业难以进入绿色高标准市场,其充分利用贸易促进减碳的资源能力不足。贸易虽降低了技术价格,但发展中国家仍面临技术能力不足、融资缺口大、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国家气候计划上对国际气候资金、技术转移、能力建设等外部支持依赖严重。
报告指出,贸易在推动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需要从政策、合作、标准、技术、产业与融资等多方面采取行动。报告建议,要将贸易政策系统性纳入国家气候战略,包括通过关税调整、贸易便利化措施等支持低碳产品的进口与普及;要降低绿色技术与环境产品的贸易成本,包括降低或取消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以大幅降低获取绿色技术的门槛;要促进区域合作与南南合作,提升绿色技术可及性,包括利用区域贸易降低绿色产品成本,以及构建区域清洁能源技术供应链,解决绿色产品进口昂贵、供应不稳定等问题;要通过贸易与投资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本地化增值,推动价值链升级,提高发展中国家在绿色供应链中的地位,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绿色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使用贸易机制吸引绿色投资和技术;要加强国际支持与能力建设,缩小绿色贸易差距,针对80%的发展中国家将国家气候战略作为有条件目标的现状,提供绿色技术转移、融资、能力建设等国际支持。(经济日报驻日内瓦记者 梁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