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模小更得专而精

曾诗阳 2025-11-11 06:59:01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创新活力显著提升。尤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明显超出大型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尤为醒目。

中小企业由于体量小,常被认为抗风险能力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之所以能打破这一“刻板印象”取得更高增长,一是在于坚持专业化,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行业领先地位稳固;二是精细化带来降本增效,在外部不确定性中保持了经营稳定;三是通过特色化避免了同质化低效竞争,打造独有优势;四是新颖化背后的创新理念和实力,有力支撑跨越式成长。

中小企业数量超过6000万家,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和经济活力的“毛细血管”。对中小企业来说,走专精特新之路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率、更强的市场话语权。从更大视角看,则意味着产业链升级、经济结构优化的微观基础更加牢固。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有明显优势。比如,灵活性、敏捷度高,由于组织结构简单、决策链条短,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趋势,及时调整战略;主业特色鲜明,使其能在大型企业难以覆盖的细分领域形成技术护城河。也应看到,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还面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资源整合能力弱等不足,以及融资渠道有限、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等难点。

当前,政策与市场正带来双重红利,各类培育计划和财政资金支持降低了经营成本,市场需求升级带来新的契机,链主“发榜”机制提高了技术转化效率,资本市场对“硬科技”的青睐进一步放大其价值,这些都给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带来助力。

迈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首先要重视核心优势的培育,找准市场需求与自身长处最匹配的结合点。比如,瞄准技术空白,将资源集中于创新研发和技术升级,在细分领域持续迭代产品,塑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企业应围绕核心竞争优势制定长期规划,以“一招鲜”赢市场,以专注铸专长,谨慎对待“大而全”的诱惑,确保“专而精”路径的持续性、连贯性。

对于短板,中小企业应善于利用政策支持和构建合作生态,积极了解和申报有关部门的培育计划、奖补政策和公共服务等,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以弥补人力、设备等资源的不足。用好配套能力强的优势,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深度参与产业集群建设,共享技术、市场和信息,进一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打造“独门绝技”,优化内部管理同样重要。中小企业需从传统家族式或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现代企业制度治理,不妨引入数字化工具来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和精细化水平。此外,在企业内部提倡“专精特新”价值,培育创新文化,通过管理升级和文化塑造来夯实内功,“小块头”也能迸发出“大能量”。(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曾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