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促进普惠金融量增、面扩、价降、质提

勾明扬 2025-11-10 10:59:36

1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4-2025年)》。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普惠金融在延续较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更加有力,涉农领域金融资源加快倾斜,农户经营贷款和消费贷款余额保持增长,脱贫人口贷款覆盖面稳步扩大。

二是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民营经济贷款规模持续增加,普惠小微贷款保持量增、价降、质优。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快速增长,获贷率持续提升。

三是重点群体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政策进一步优化,银行网点的适老化、无障碍金融服务设施更加健全,满足民生领域金融服务需求的产品体系日益丰富。

四是银行结算账户开户数量保持增加,账户服务效率不断提升。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扩大覆盖至17个省(市)的26个地区,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数字支付规模稳步提升。

五是融资配套机制不断完善,上线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企业和其他组织的覆盖率不断提高,地方征信平台服务量保持高速增长,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有效促进动产融资业务增量扩面。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六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普惠性不断增强。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试点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日益丰富,服务农业风险管理需求的“保险+期货”项目持续增加,乡村振兴债券和乡村振兴资产支持证券存续和发行规模保持稳定。

七是普惠保险产品供给体系进一步健全,重点粮食作物保险政策持续优化,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均有所提升,农业保险风险保障金额和支付赔款金额规模增加。

展望下一阶段,报告提出,要通过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强化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金融支持、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效率、建设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生态等举措,引导金融机构持续优化完善民营小微、“三农”、民生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促进普惠金融量增、面扩、价降、质提,构建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相适应的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经济日报记者 勾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