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融入幸福生活

周 琳 2025-11-10 09:31:45

一个个实践阵地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一场场理论宣讲浸润心田,一批批身边榜样竞相涌现、引领风尚……这些可触可及的文明图景,是天津市河东区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阵地拓展+品牌提升+服务延伸”推动文明实践融入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该区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区称号的底气所在。

作为河东区首个入驻于城市更新项目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泰达·津一产业公园的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如今已成为文明实践的鲜活载体。在位于公园内的天津机床工业博物馆,特邀讲解员王老师正深情讲述着“从机床轰鸣到产城共融”的转型故事,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聆听。

在河东区,文明实践与工业文化、城市记忆、特色产业和群众需求深度融合,让老百姓乐于参与,文明新风于悄然间滋养着幸福。截至目前,河东区已构建起覆盖全区的183个“中心—所—站”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并不断向公共文化设施、商业圈、产业圈等重点领域延伸,形成“中心领衔、所站联动、特色点补充”的群众身边“文明实践圈”。

前不久,在河东区举办的一场书画摄影作品展,成为天津市民体验文化魅力的一个新场景。这场由河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文联、文明单位联合举办的展览,体现了河东区文明、文化、文创、文联“四文联动”,是河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协同发力的生动展示。

类似的场景在河东区还有很多:在棉3创意街区内,海河旧书市集书香氤氲,是万千书迷前来“淘宝”的精神乐园;常州道街道东瑞家园社区市民学校,“戏曲进万家”公益活动响锣开唱;富民路街道金月湾花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打造“富民艺栈”,上新了琳琅满目的街域文创。

今年以来,河东区推动形成“合伙人”群创机制,推动优质资源从“简单相加”到“深度整合”,累计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文艺、民生服务等各类活动1800余场次。“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河东区以此为出发点,连续3年孵化培育54个文明实践品牌项目,“一街一品”各具特色、全面覆盖,这些项目以民生为经纬,以创新为针脚,织就了一张“服务精准达、温情零距离”的文明网络。

在河东区,“津韵家园 文明同行”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已经连续开展5年,每年紧扣60余个时间节点系统谋划,联动各级阵地接力推进。这些活动将文明实践嵌入生活场景,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