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0 06:46:07

10月31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鑫谷粮食烘干厂在晾晒玉米。陈志国摄(中经视觉)

10月22日,佳木斯市同江市北大荒集团勤得利农场种植户在收获红高粱。刘万平摄(中经视觉)

10月31日,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分析测试中心,技术员在进行检测工作。王晨吉摄(中经视觉)

10月31日,佳木斯国家农高区中粮建三江米业有限公司内,自动机械手在抓取成品大米码垛。纪世强摄(中经视觉)

10月31日拍摄的佳木斯富锦市象屿金谷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园区内粮食仓储区域。佳木斯提前筹措1613万吨仓容,建成414座烘干设备,确保秋粮收购,颗粒归仓。王晨吉摄(中经视觉)

10月30日,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员在检查作物生长情况。园区内的水培、气雾培立体栽培架,可以大幅度提升空间利用率和作物产量。王晨吉摄(中经视觉)

10月1日,卖粮车在佳木斯富锦市一粮食收储企业前排起长队。企业收购半径达150公里,解决了富锦及周边县市近8万农户卖粮难问题。曲玉宝摄(中经视觉)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是我国著名的“大粮仓”,在3264万亩的耕地上,佳木斯每年产出全国1/60的粮食、1/28的水稻、1/2的糯米。
为做好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近几年,佳木斯市积极向科技要产能,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构建起一套高效的农业科技赋能体系。通过“院所联县区”“揭榜挂帅”等机制,190余名科研专家与近1500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将“大垄密植”“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播种在1500多万亩耕地上。从富锦大豆亩产的显著提升,到桦川“星火大米”凭借科技实现品牌价值突破21亿元,科技已成为佳木斯粮食增产最可靠的“芯片”。
为守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佳木斯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038万亩,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为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在生产环节,佳木斯着力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保障能力;在仓储环节,提前筹建的千万吨级仓容和强大的烘干能力,确保颗粒归仓;在加工领域,大力开展水稻精深加工产业,推动“佳木斯好粮”向高附加值迈进。与此同时,佳木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点培育和种业创新的持续攻坚,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经济日报记者 苏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