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资本市场包容性变革畅通科创与资本对接通道

2025-11-09 17:15:09

日前,中央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金融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王江在介绍“十五五”时期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有哪些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时表示,着力提升资本市场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主动适应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和科技型企业成长需求,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

提升资本市场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本质上是解决科技型企业与传统资本市场的适配问题,通过畅通资本与创新的通道,不仅能为金融发展筑牢实体经济根基,还会推动资本市场完善制度、提升运行效率,进而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对全球优质资源的吸引力,逐步强化金融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最终形成支撑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受访专家表示,未来可从三方面发力打通资本与科技创新的对接通道:其一,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依托,优化适配科技型企业各发展阶段融资需求的体系,夯实资本市场优质主体基础;其二,以全生命周期服务为目标升级金融产品,通过联动模式与创新产品,激活科技企业核心资产价值;其三,以政策完善为抓手强化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为科技型企业注入资金活水。

近年来,无论是大而强的科技巨头,还是小而美的科创新秀,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创新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以科创板上市公司为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22家科创板企业中,已有21家自研的48款药品/疫苗获批上市,其余1家公司产品上市申请已获受理;从盈利能力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16家公司营收超过1亿元,其中4家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

不难看出,以资本市场为枢纽,进一步提升其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将帮助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轻资产类企业打通从初创到成熟的融资通道,让资本能精准对接科技创新的需求。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关企业若获得研发与扩产环节的充足资金支持,将加速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这一过程不仅会带动整条产业链的技术创新与迭代升级,还能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及协同发展,助力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进而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而新质生产力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将为金融领域供给更多优质产业标的,促使金融业务筑牢坚实的实体经济根基。

此外,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不仅能够加速壮大新质生产力,还能够推动资本市场加速完善制度、提升运行效率。例如,为适配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需求,资本市场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创新估值模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等,这些调整会让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更高、功能更完善。

从科创板“1+6”系列改革举措来看,一方面,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另一方面,为匹配这些企业特点而推出的专业投资者引入、信息披露优化、估值机制创新等举措,持续完善了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愈加完善的资本市场既能留住国内优质科技企业,避免上市资源外流,还能增强市场信心,带动资本流向创新领域,形成“技术突破—资本支持—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更进一步来看,这会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和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增强我国在全球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