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推进长护险落地

2025-11-09 17:15:00

从局部试点到全国建制,从地方差异到统一标准……历经9年试点后,长期护理保险(下称“长护险”)正加速扩面。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道出的是无数家庭的辛酸。长护险被誉为社保“第六险”,自2015年启动试点以来已覆盖约1.88亿人。近来,全国多地加快推进长护险落地,更多家庭将受惠于这项保险制度。

家住常州的秦志绪今年77岁,迄今已重度失能13年。两次脑溢血摧毁了他的健康,64岁第二次病发影响到了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并导致失明。

十多年来,秦志绪一直由老伴周阿姨照顾。周阿姨今年71岁,在经历7次骨折和子宫、胆囊因病切除后,对于照护老伴日渐力不从心。3年前,长护险待遇申请成功和护理员沈桂花的到来,让周阿姨得到一丝喘息。

经过评估,秦志绪被评为重度失能。根据政策,长护险提供每月上门9次,每次2小时的护理服务,以及每月600元的亲情护理补贴。常州市为居家照护的老人还提供护理辅具租赁服务。周阿姨租赁了一个家用移位机,长护险基金支付75%。“长护险和小沈帮了我们大忙。”周阿姨感慨地说。

在常州,享受长护险待遇的失能人员约2.5万人,其中,重度失能人员1.1万余名,中度失能人员1.4万余名。长护险惠及的人群并不限于老年人,最小仅1周岁。

长护险被称为社保“第六险”,是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大社会保险之外设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为长期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或医疗护理服务。

常州作为全国深度老龄化城市之一,失能照护需求突出。截至2024年底,常州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9.7%。2019年,常州市武进区先行开展长护险试点,2022年起,长护险制度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

长护险的落地,成为托起失能人群和家庭的保障网。常州的长护险采取“社商合作”受托模式,目前以中国太保寿险常州分公司为全市主承、3家商保公司区域主承、6家商保公司次承,形成合力提升经办效能。

常州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彭伟中表示,长护险制度并不是简单地发放护理补助,老百姓更需要有质量的护理服务,这涉及整个生态链的打造,包括如何设计制度保障基金可持续运行,如何管理定点机构,如何管控护理质量、如何稽核监管等等。常州全面实施长护险三年多来,总体运行平稳,未来将积极与国家政策衔接,加强管理、优化流程,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认可度、满意度。

常州是我国长护险试点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起,我国在15个城市启动长护险试点,2020年试点范围扩大到49个城市。此外,还有多个地方城市开展试点。截至2024年末,全国49个试点城市参加长护险人数近1.88亿人,享受待遇人数146.25万人。

作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长护险制度全面实施已是众望所归。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亿。

去年以来,多项长护险配套细则和标准陆续发布;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从国家层面对于加快建立规范化的长护险制度提出明确要求;9月2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进一步为长护险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近月来,长护险落地速度明显加快。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8月以来,贵州省、云南省、海南省、辽宁省、福建省泉州市、广东省汕尾市、惠州市等多个省市相继就建立长护险制度推出相应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