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8 06:59:36
美国银行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毕业生失业率已经从2023年底的4%飙升至当前的8.1%。其中,仅科技行业就有超8.9万个岗位被砍掉,至少2.7万个岗位被人工智能(AI)直接取代。另据投资银行高盛发布的报告,2025年美国科技行业员工失业率上升比例远超全行业平均水平,科技行业正在成为岗位缩水的重灾区。
斯坦福大学3位经济学家近日联合发布的另一项研究显示,自2022年11月ChatGPT上线引爆生成式AI以来,美国“可高度自动化”岗位的年轻劳动者就业率显著下滑,初级岗位成为这场职场灾难“灾区中的灾区”。年轻人们突然发现,自己苦学多年练就的技能,还没来得及闪闪发光,就在AI面前迅速黯淡。
企业用人策略也在悄然改变。前段时间,电商公司Shopify CEO托比·卢克在一封内部全员信中明确要求,所有员工“必须学会并且习惯使用AI”。信中还宣布了一个新招聘规定,“AI能做的岗位不再招聘新人”。此外,咨询公司麦肯锡已经部署数千个“AI代理”接手初级员工工作;总部位于美国的语言学习平台Duolingo明确将AI使用熟练程度作为录用员工的核心标准之一;微软、谷歌目前约30%的代码均为AI生成的……
对于这样的就业形势,许多关注AI发展多年的专家都有提前预判。深度学习领域专家杰弗里·辛顿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分析了个中原因:AI尤其擅长知识密集型工作和逻辑推理型工作,这二者与科技行业岗位需求的重合度极高,因而科技行业必然受到最严重的冲击。耶鲁大学组织行为学副教授Botelho进一步表示,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通常做的是知识密集型的基础工作,比如收集数据、制作图表等。“相较于逻辑推理这类最近几年才广受关注的领域,前者的成熟度更高,因而初级岗位受创最深是意料之中的。”
那么,有没有哪些领域是目前的AI难以替代的呢?
微软不久前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罗列了“AI适用性得分最低的20种职业”,分别是挖泥船操作员、桥梁与船闸管理员、水处理厂和系统操作员、铸模与制芯工人、铁轨铺设与维护设备操作员、打桩机操作员、地板打磨翻新工人、医院护工、摩托艇操作员、伐木设备操作员、铺路机和摊铺机以及夯实机操作员、女佣和客房清洁工、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非技术工人、屋顶修理工、气体压缩机和泵站操作员、屋顶工助手、轮胎制造工、手术助理、按摩师、眼科医疗技师。其他“处于安全区的职业”还包括工业卡车和拖拉机操作员、公路养护工、洗碗工、汽车玻璃安装工、入殓师和采血员等。
梳理这些传统职业,可以看到,AI最难“啃”下来的岗位大体可以归结为两类:其一为技能型岗位,因为相较于狂飙猛进的AI技术,机器人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技能也没有那么全面,尤其在需要同步处理动态环境、复杂运算与精细操作的时候短板明显。其二为需要同理心的岗位。比如医院护工,若单论端茶倒水洗澡翻身等可以量化的工作,AI及机器人完全可以做到,但现实中,护工不仅是护理服务提供者,很多时候还要充当陪伴者,为病患提供情绪疏导等“心理按摩”类服务,这些同样是缺乏共情能力的AI难以替代的领域。
除此以外,还有一批新兴岗位正在兴起。这些岗位的突出特点是人机协同。一个典型代表就是人工智能训练师。他们的工作是“养育”AI,主要包括为其提供学习数据、帮助其调整算法等。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最新发布的报告,今年以来,美国人工智能训练师岗位需求激增592%,即便只是刚刚入职的“小白”,薪资中位数也可比肩在硅谷工作了5年左右的程序员。
换言之,对于当今的职场人来说,要打赢这场AI浪潮下的岗位保卫战,关键在于构建AI无法复制的能力壁垒——要么,做AI的补台者,凡是AI学不来的都是可供开拓的空间;要么,做AI的合作者,避开“人机竞争”,实现“人机共生”。换言之,未来的职场主角,靠的不是那颗敢与AI比拼“算力”的聪明大脑,而是那簇闪耀着人性之光的智慧火焰。(作者:肖 瀚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