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4 15:09:18
在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扎西宗乡扎西林村,恢复重建任务已在县乡村各级党组织、驻村工作队和乡村专干的合力攻坚下全面完成。高效推进的背后,是“党员责任区”的精准划分,是“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的严格落实。一位摸着新砌墙砖的老人动情地说:“看到党旗飘在哪里,我们的心就安定在哪里。党组织就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搬入新居。日喀则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同样的信念也支撑着包村干部格桑。自地震后便坚守一线的他坦言:“虽然想念年迈的父母,但为了群众早日入住新居,我必须坚持到底。”
“我们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学会了审看施工图纸,还能监督建设质量!”扎西宗乡旁吉村组织委员、乡村振兴专干阿旺卓拉道出了广大基层党员的共同成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党员干部们纷纷化身“全能战士”。
在曲下镇土林村重建收尾的烟尘中,身着“红马甲”的党员身影若隐若现。他们既是群众眼中的贴心人,更是党的政策温暖的传递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群众事,无小事”。
在萨迦县麻布加乡白拉村整村搬迁中,年轻的驻村干部德吉拉姆和格桑曲珍用柔肩挑起重建重担。为保护30吨水泥免受雨淋,她们连夜组织党员突击队抢运;为熟悉104户民情,她们日行万步,将每家每户的情况了然于心。“一件事情,干完和干好之间,往往是一颗心的距离。”德吉拉姆的话掷地有声。
在定日县协格尔镇鲁鲁辖村,面对复杂的选址协调难题,年轻的驻村队长张文杰和队员们不分昼夜入户沟通,用真诚消融隔阂,最终凝聚起全村共识。新房交付当天,全村群众自发向驻村工作队敬献哈达。张文杰感慨,“党的关怀是做好工作的最大底气,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工作才能找准方向、凝聚力量。”
措果乡野江村群众次仁达娃在新房前哽咽回忆,最让他难忘的是地震当天就住进了帐篷,吃上了热饭。“真的非常感激党!”次仁达娃说,在基层党组织、参建企业与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村仅用三个月就实现了新房建设和交付,创造了重建奇迹。
面对繁重的重建任务,定日县曲洛乡措昂村科技专干拉巴卓玛全力配合包村领导和村“两委”。“虽然辛苦,但收获更大。”拉巴卓玛说。
从拉孜到定日,从萨迦到协格尔,日喀则市县乡村66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建设一线,吃住在现场、蹲点在工地,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为灾后重建保驾护航。他们用忠诚诠释党性,用担当书写作为,用汗水浇灌希望。他们不仅重建了房屋道路,更重建了信心与希望;飘扬的不仅是旗帜,更是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初心使命。
如今,崭新的藏式民居楼星罗棋布,炊烟再次袅袅升起。党旗高高飘扬已成为雪域高原最温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