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1 06:44:37
翻阅最近的国际财经新闻,从美国国债总额首次超过38万亿美元到斯里兰卡宣告国家破产,从希腊推动国家债务重组到阿根廷比索经历又一轮“雪崩式”暴跌……这些事件不是躺在教科书里的经济学案例,而是正在影响人们生活的现实。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2025年9月发布的报告,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球债务规模已达337.7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全球债务与全球GDP的比率超过300%;按照全球人口最新数据81亿人计,相当于每个人背负了超4万美元的债务。
有句话说得好:真正的智慧不在于预测下一秒的风暴,而在于理解气候变化的模式,并提前造好方舟。在这个“借来的繁荣”时代,理解国家破产机制不只是学者的职责,也是每个关心财富安全者的必修课。而“大周期”视角,或许能给人们提供一个不一样的“造舟之策”。
“大周期”视角是全球知名资产配置大师瑞·达利欧提出的观点。这一理论框架认为,各国在处理债务问题时反复经历一种类似的“流程”。
健康的借贷通常是债务周期的起始。在这个阶段,信贷会被广泛用于能够产生未来收益的生产性投资,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有益力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经济。当时,美国主要以发债的形式推动马歇尔计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支持了欧洲的复兴,也为自身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即便是再健康的信贷模式,也总是存在过度的冲动。毕竟,相较于“积累—投资—扩大生产—新的积累”这样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金融杠杆撬动的投资回报实在太诱人了。无论是组织、企业还是个人,一旦被贪婪蒙蔽双眼,就难保不会陷入不可持续的债务陷阱。
更糟糕的是,相较于企业与个人,政府通常更难以克制负债的欲望,金融学家反反复复强调的“不可逾越的财政纪律红线”约束力堪忧。
不可持续的债务必然会引发债务危机,其特征是经济收缩和金融困境。在这个阶段,政府通常会出手干预,中央银行也有很大可能会采取诸如大规模印钞或量化宽松等手段。虽然这些举措能够在短期内缓解危机,但也会导致长期风险,包括货币贬值和通胀压力等。
至此,债务周期最终迈入了去杠杆阶段。
相较于前期的加杠杆阶段,去杠杆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痛苦。只不过,不同经济体的经济规模、债务水平、产业结构不同,痛苦指数也有所区别。比较温和的去杠杆,通常包括削减政府开支、增加公共税收、调整货币供应等方式,目标是实现经济的“软着陆”;如果这些措施不起效,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就会爆发,以极其激烈的方式降低债务水平,并将经济结构调整至与债务水平相匹配的程度。最近新闻中频频出现的国家债务暴雷、政府破产、本币贬值等新闻大体都属于这一类型。
以上就是债务大周期理论的整体框架。瑞·达利欧在其新作《国家为什么会破产:大周期》中,将债务周期拆解为五大阶段,分别为稳健货币阶段、债务泡沫阶段、顶峰阶段、去杠杆化阶段和大债务危机消退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无法彻底根除的、迈向下一个阶段的冲动。
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观察视角:为什么大多数国家会反复经历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变化;为什么国家的持久繁荣有赖于制度优势,迫切需要制度创新。更重要的是,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工具,以识别这些变化的早期信号,用以预测未来趋势,并为奇点时刻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
以大周期理论来衡量当前美国的债务水平和积累速度,可以看到,美国债务水平已经达到一个危险的临界点,正不可避免地步入去杠杆化阶段。
根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10月21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首次突破38万亿美元。另据美国商务部此前发布的数据,美国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为29.18万亿美元。以此为基础并综合约2%的GDP年度增长率计算,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约为128%。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15日发布的最新一期《财政监测报告》的预测,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与GDP比率将在2030年达到惊人的143.4%。专家称,到2030年,美“联邦政府债务比率”将超越“长期被视为财政薄弱国、并饱受批评”的意大利和希腊。
按照当前西方比较流行的货币理论,识别债务压力的主要指标包括政府债务比率、偿债成本、本币升值或贬值压力以及资本跨境流动情况等。但综合美国各部门近段时间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到,美国多项指标表现均不理想。尤其是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呈加速增长态势,在2024年1月、7月、11月和2025年8月、10月接连突破34万亿美元、35万亿美元、36万亿美元、37万亿美元和38万亿美元。
另据《财政监测报告》的测算,从2024年至2030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预计将以每年超过GDP7%的速度增长,在所有发达国家中高居榜首。多位西方经济学家将此走势形容为“债务死亡螺旋”,认为不断增长的债务规模、难以招架的偿债压力会导致更高的风险溢价和不断攀升的债务成本,进而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不断上涨的利息支付压力,加上以更高成本展期债务的需求,又给这个循环装上了“加速器”。
“这将对美国的经济主权和全球地位构成威胁。”IMF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无担忧地表示,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发行国,美国的财政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国际金融稳定。如果美债持续增长,甚至可能触发新一轮金融危机。
本届美国政府倡导“美国优先”政策,其中一个背景就是试图通过提高关税,将制造业倒逼回本土,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再平衡。本届美国政府反复督促美联储加快降息脚步,也与债务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有关。但对于这些策略,市场显然并不买账。一个典型佐证就是美国政府自2025年4月2日起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政策,直接导致美债利率在几天内暴涨,可见投资人抛售意愿之强烈。
2025年被众多国际投资机构称作“全球债务清算年”,这或许预示着,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债务问题已经成为高悬在全球经济版图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作者:肖 瀚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