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06:29:15
商务部等5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个针对企业出海服务的国家级指导文件,标志着支持企业“走出去”步入体系化建设的新阶段。文件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企业单点难题,更在于通过长效服务机制护航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行稳致远。
企业出海是一项长期工程,从市场调研、投资落地到本地化运营,往往需要面对政策变动、文化差异、合规风险等诸多问题。多年来,相关支持政策多聚焦“走出去”的初始环节,如备案便利或短期展会对接,而企业在海外经营中面临的知识产权纠纷、劳工合规、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往往缺乏持续关注。此次《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延伸健全海外服务”,推动在重点国别和地区建立海外综合服务站,并拓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功能,这正是将服务链条从“出海前一公里”延伸至“运营后一公里”的关键举措。
服务的持续性需以协同性为基础。《指导意见》强调“集成创新地方服务”,鼓励自贸试验区、自贸港等开放平台开展首创性探索。近期河北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揭牌的华北出海中心便是一例。该中心通过“正定+海南”双区联动,既利用河北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审批便利化政策降低ODI(境外直接投资)备案成本,又链接海南自贸港EF账户(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的跨境资金流动优势,最终通过ODI完成海外业务落地,为企业设计“三段式”出海路径。这种区域协同打破了政策壁垒,使企业能一站式获取从架构设计到资金出境的全链条支持。
持续服务还体现在专业能力的深化拓展上。企业出海后期常面临更多元化的需求,如跨境数据合规、国际标准认证或海外并购整合。《指导意见》在“拓展提升专业服务”中,明确要求提升法律、金融、财会等机构的跨境服务能力,鼓励其创新产品模式。这有助于推动服务供给从基础咨询向高附加值解决方案升级,帮助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专业服务的精细化,本质上是将“短期解难”转化为“长期赋能”,使企业能更从容地应对国际市场变化。
数字化是保障服务可持续性的技术支撑。《指导意见》提出建设国家层面海外综合服务平台,形成“1+N”的体系化服务网络。线上平台的互联互通,不仅能提升政策查询、备案办理效率,更能通过数据聚合实现风险预警和商机匹配。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让支持政策突破地域限制,形成持续开放的窗口。
服务体系的持续性最终要落脚于企业自身能力的提升。《指导意见》提出需“提升出海企业能力”,通过跨国经营管理培训、合规辅导与国际规则衔接,引导企业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驾驭”。这种“授人以渔”的思路,能够帮助企业逐渐将外部服务内化为核心竞争力。
纵观全球经贸格局,高水平对外开放已从商品和要素流动转向制度型开放。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完善,正是我国从政策供给端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实践。它通过公共服务、地方创新、专业支撑与海外延伸的多维互动,将过去的“单点突破”整合为“系统护航”。对企业而言,这一体系既是出海的“导航仪”,也是远航的“压舱石”。唯有持续优化服务生态,方能在风高浪急的国际市场中,让中国企业走得更稳、更远、更坚定。(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冯其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