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2025-10-28 06:14:08

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关乎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考察时指出,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两年来,巴彦淖尔市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扎实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贡献力量。

夯实绿色发展底座。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地处黄河“几字弯”顶部的巴彦淖尔市,几十年来接续防沙治沙,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转变;严格“四水四定”,即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用好黄河水,保护“黄河之肾”乌梁素海,绘就了“塞上江南”美丽画卷。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关乎百姓福祉,关乎安全稳定,更关乎长远发展。要进一步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倡导绿色发展,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培育特色富民产业。河套地区条件得天独厚,虽然不缺水,但也要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巴彦淖尔统筹“地水种、粮肉奶”,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900亿元。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5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58亿斤以上。大力发展葵花、甜瓜、辣椒、肉羊产业,当地农牧民通过种植“致富花”“致富瓜”“致富椒”、养殖“致富羊”,实现勤劳致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但也面临底子薄、人才外流等现实困境。要打破“等靠要”思维,结合地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精神富足。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在内蒙古,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巴彦淖尔创新开展“籽籽相拥·同心筑梦‘十个一’主线工程”,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千百工程”和“边境石榴籽家园建设”工程,构筑共同富裕“幸福家园”。边疆地区仍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近年来,内蒙古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内蒙古以治沙和节水为牵引,全力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优势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把农牧业打造成现代化大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新牧区;以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为引领,把文旅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内蒙古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

展望“十五五”,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要激活边疆民族地区“造血”功能,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通过西部大开发、东西部协作、京蒙协作等战略机制,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