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灌溉行业加速发展

常理 2025-10-27 22:44:55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获悉,10月26至27日,以“发展智慧灌溉 数智赋能农业节水”为主题的第四届智慧灌溉大会在江苏昆山举行。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国家灌溉农业绿色发展联盟联合主办,苏州中农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苏州驭水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协办,通过技术研讨、成果展示、实地观摩等多元形式,共探智慧灌溉发展路径,共绘农业节水绿色蓝图。

近年来,我国智慧灌溉行业加速发展,在技术研发、设备推广、应用规模上均实现突破。据统计,2024年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2024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0,智慧灌溉技术在主要粮食产区和经济作物种植区的普及率明显提升。智慧灌溉通过精准感知、科学决策、智能执行实现农业用水精细化管控,显著增强了农业生产抗旱防涝减灾能力,为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及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表示,我国农业正从“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模式,加速向“靠科技、靠创新”的现代化路径转型,面对极端天气多发频发、水资源刚性约束趋紧的挑战,用更少的水种出更多更好的粮,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要强化智能农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建设智慧灌溉技术熟化基地,搭建复合人才培养平台,推动国家农业节水增效、粮食稳产高产。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所长王景雷介绍,灌溉所已围绕“安全供水、精准控水、高效用水”进行智慧灌溉科技创新多维布局,在科研基础设施方面,谋划建设全国农业水效网,为农业水资源管理提供核心支撑;在关键技术装备上,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多年科研成果积极研发灌溉智能体,推动灌溉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在协同创新上,牵头组建国家灌溉农业绿色发展联盟,整合产学研用资源加速成果转化,从全产业链出发推动农业节水增效、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智慧灌溉技术已从单一设备改进迈入系统性技术重构阶段,成果从通用型技术供给转向场景化精准适配。”王景雷介绍,未来,随着数字技术与农业节水实践深度融合,智慧灌溉将持续发力,让每寸耕地用上及时水、高效水、生态水,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筑牢水安全根基。(经济日报记者 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