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4 16:28:29
近日,一幅长达10米的巨野工笔牡丹长卷《凤穿牡丹》在全球妇女峰会配套活动中惊艳亮相,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工笔画的艺术魅力。

这幅作品的背后,是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8名女画师历时3个月的精心创作,更是当地200余名女性画师共同智慧的结晶。从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到乡村振兴,从艺术创新到女性赋能,巨野工笔牡丹画正以特有的姿态,讲述着中国女性执笔绘梦的时代故事。
近年来,巨野工笔牡丹画在上合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家重要场合及国际重要会议频频亮相,“中国工笔画之乡”“中国农民绘画之乡”的名片愈发响亮,这背后,折射的是巨野特色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亦是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巨野工笔牡丹画作品远销美国、法国、新加坡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工笔牡丹画市场份额的80%,2024年巨野书画产业综合产值达45亿元。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艺术如何突破地域与媒介的限制,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实现更广泛的传播与认同,是许多非遗代表性项目面临的共同课题。
《凤穿牡丹》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湛的工笔技法,更在于其通过数字化演绎,实现了传统非遗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使静态的牡丹画卷“活”了起来,以更富感染力的形式走向国际舞台。作品以菏泽牡丹“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308个品种”为谱系,形态各异的牡丹花头线稿均源自女性画师的写生创作。这种创新结合,不仅拓展了工笔画的表现边界,也为非遗的当代传播开辟了新路径。
这一创新实践背后,是巨野工笔牡丹画对非遗传承困境的深刻回应。《凤穿牡丹》的成功展出,标志着巨野工笔牡丹画在数智化转型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借助数字化演绎,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数智技术完美融合,让静态的画卷“活”了起来。作品不仅成为展览中耀眼的焦点,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工笔画的艺术魅力。这种创新,既是对传统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探索。

巨野工笔牡丹画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其背后强大的女性力量。《凤穿牡丹》不仅是一幅艺术佳作,更是巨野以非遗代表性项目带动女性就业、走上文化致富路的生动印证。巨野县年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书画产业,举办培训班近百期,培育农民女画师1万余人,占全县书画从业人员的80%以上,依托镇村画院与家庭画室,建成“妇女微家”166个,为女性提供了学习、交流与创业的平台,激发了更多女性投身工笔画创作的信心与热情,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女性行业带头人。她们中的许多人,实现了“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画笔”,在家门口依靠“文化饭”获得稳定收入。
从画作到文创产品开发,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走出了一条“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乡村振兴新路子。目前,巨野县拥有1个县级农民绘画培训基地,8个绘画专业镇,50个绘画专业村,65家基层画院,160余家书画培训机构,年培训职业画师3000余人次,书画产业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年创作绘画作品150多万幅,成立了面向全国的书画街和书画交易市场,在国内外有1000多个营销网点,构建起了完整的农民书画产业链。
(数据来源:中共巨野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