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4 06:29:30
编辑部:
近日获批的《合肥都市圈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这一方案不再局限于单一要素改革,正体现出系统集成、协同推进的鲜明导向,标志着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区域实践上又迈出坚实一步。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持续转型,新业态、新领域层出不穷,数据、资源环境等新型要素不断涌现,要素之间关系更趋复杂,联系日益紧密。在这一背景下,作为经济空间组织的重要形态,都市圈和城市群能否实现生产要素高效协同配置,直接关系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实际成效。
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各类生产要素正在从“物理相邻”走向“化学融合”,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但也要看到,部分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仍存在要素资源错配和低效占用等现象。一方面,有的地区在标准设定、数据共享与权益认定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要素跨域配置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另一方面,要素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实际操作中面临产权界定不清晰、交易规则不统一、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要素高效协同,依然任重道远。
面对这些挑战,必须打破地域限制、行业分割与制度约束,推动各类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优化组合,进一步增强其流动性、匹配性与再生性。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进系统化、深层次改革。加快推动要素市场基础制度一体化建设,构建跨区域统一的登记、交易、评估与监管体系,努力实现规则互通、资格互认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区域协同的激励与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地区间合作的积极性。可通过跨行政区域财税分享、指标协调、生态补偿等多种政策工具,提升制度运作可持续性和区域合作稳定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准确把握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边界,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有效补位与协同,为要素高效配置提供坚实保障。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关乎区域协调发展,更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唯有破除壁垒、畅通循环,才能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记者李思隐于合肥
2025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