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3 20:02:34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电网侧主要考虑在电网关键节点和配电网应用,创新性提出探索电网替代型储能设施建设,鼓励构网型储能应用。
随着新型电力电子的不断接入,电网的稳定运行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外部因素支撑,电压、频率失稳等网况故障造成的电网解列、崩溃,将成为常态。因此在电力领域,构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电力系统支撑性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电力系统中,储能设备通常以“跟网型”模式运行,被动适应电网的电压和频率变化。然而,随着新能源渗透率大幅提升、电力电子设备占比激增,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较大挑战。
构网型储能的物理本质,在于模拟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主动构建电网的电压和频率。其核心是通过电力电子设备(如储能变流器)实现“电压源”功能,而非传统“电流源”模式。
日前,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来自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电规总院的15名权威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鉴定一致通过了阳光电源“全网况风光储构网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达到领先水平。
据悉,阳光电源构网型储能系统可实现微秒级电压构建、毫秒级快速响应,以及多机协控下的GW级黑启动能力等。阳光电源此次通过鉴定的构网技术,聚焦当前行业存在的技术壁垒,进行了针对性攻关研究,形成“算法为核心、安全与能量管理为支撑、风光储应用为载体”的构网系统,有效提升了电网的安全性与运行效率。
阳光电源副董事长顾亦磊表示,这一技术源自阳光电源对电网“双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特性的深刻洞察,也在于其深耕新能源领域的先发优势。传统储能如电流源,依赖电网电压支撑;而构网储能作为电压源,能自主构建交流电压,为电网提供惯性支撑,就像给新能源电力装上了“数字同步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