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 13:28:57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新著《中国养老金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5年7月版)正式出版,为学界和业界提供了系统研究与实践参考。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1亿人,传统家庭养老面临“四二一”结构压力。如何通过金融手段更好满足不同阶段养老需求,成为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紧迫课题。该书以翔实数据和案例,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养老金融、发展什么样的养老金融、怎样发展养老金融”的核心问题。
书中将养老金融研究按生命周期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聚焦“老年以前”,研究金融系统如何夯实社会财富储备,提升居民养老能力。围绕养老金三大支柱制度,逐层剖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的运营,以及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的发展,并延伸至长期护理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养老信托等长期产品。二是着眼“老年阶段”,探讨金融如何支持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从金融服务适老化、数字化赋能,到养老设施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再到医疗、康养、教育和人力资源服务,勾勒出金融赋能银发经济的全景图。
作者提出,养老金融意义深远:在经济上可扩大长期资金供给,成为“耐心资本”的来源;在政治上能分担财政压力,增强劳动者主体地位;在文化上倡导长期主义,契合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稳健审慎;在社会上促进公平与代际平衡;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推动绿色投资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养老金融》采用“理论—数据—图表—案例—建议”的写作方式,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既有政策解读和制度分析,也有国内外案例比较,既能为学者、政策制定者、金融与养老产业从业者提供参考,也为社会公众了解养老金融提供了有益途径。该书也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融研究所学科建设项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承接的国家高端智库重点研究课题的支持。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养老金融不仅关乎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康,更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中国养老金融》为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了系统学术支撑和实践路径,展现了以金融之力服务民生、支撑发展的使命担当。(经济日报记者 武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