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 06:44:42
图为宁波前湾新区极氪智慧工厂。(资料图片)
9月20日,“2025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将拉开帷幕。宁波,这座以制造业立身的城市,正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各类人才向往的科创高地,为建设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注入强劲动能。
人才集聚强磁场
“Hello,校友!”9月7日,在浙江创新中心,来自国际60余所高校的数百名科创精英齐聚一堂。以浙江创新中心为基地,宁波已开展各类人才交流活动90余场,服务1.2万余名创业人才。“从活动细节到人才服务,宁波对人才的重视让人感动。”毕业于武汉大学的单文说。
宁波人才工作突出系统性和创新性。作为标志性引才聚才品牌,甬江人才工程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每年遴选支持约500个人才项目,今年首批支持268个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项目,同比增长8.1%,其中人工智能领域项目92个,占总数的34.3%,较去年全年接近翻番。今年青年人才领衔项目达到166个,首次突破六成,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近年来,宁波市始终把技能人才作为支撑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先后出台《关于高水平培育新时代宁波工匠队伍的实施意见》等30余项配套政策,构建覆盖技能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的“1+N”政策矩阵。截至2024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202.7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71.6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从2020年的29.95%提升到35.33%。
聚焦顶层革新,宁波市出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等;实施“双万”科技企业培育行动,力争到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3万家左右,规上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达到万家;构建“创新型及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一流(领航)企业”的培育体系。截至目前,宁波累计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04家,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
近日,记者走进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与海天集团合作设立的“海天工程师班”。该班将课堂延伸到车间,构建了“双师型”教师团队,提升了毕业生到企业就职的竞争力,该班留企率达95.6%。其中,2018年毕业于海天工程师班的史宇臻现就职于海天集团电器装配师岗位,7年来,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参与制定企业标准3项,获公司技术创新奖12次,提出技术改善建议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每年为公司节约费用500余万元。
引进与培养双轮驱动,让宁波集聚起一大批智造创新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2024年,宁波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提升幅度跃居浙江省首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8855家,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已累计支持六批次共计31个顶尖人才科技项目,引进培育近400名高层次人才。
创新发展新引擎
宁波科创人才的集聚,让新质生产力得以蓬勃发展、产业能级不断提升,涌现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的叶继春研究员团队在高效钙钛矿/CIGS叠层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反溶剂种子层策略,制备出认证效率达23.8%的柔性叠层太阳电池,为轻质柔性光伏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单细胞质谱仪”被认定为国际首台(套)产品,破解了单细胞分析领域的国际性技术难题,将检测精度提升至皮升级,为生命科学研究和精准医疗提供了尖端工具,让宁波在高性能科学仪器研发领域实现又一重大突破。
在机器人核心部件领域,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推出行业首创的“大小脑融合+供电+散热”一体化集成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全域控制器,将大脑、小脑及底盘控制器合而为一,节省超50%空间,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一代解决方案。
在光学镜片领域,超丰微纳科技(宁波)有限公司的首创技术实现了双面玻璃复眼镜片高精度、低成本制造,解决了光学行业匀光片耐受功率低、体积大、匀光度差的难题。该项技术使得匀光片耐受功率提升300%,光机体积缩小30%,匀光度提升25%。其产品线覆盖消费电子、光通信、医疗、激光及智能汽车等多个前沿领域,远销10余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案例展现了宁波科创人才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图景。截至目前,宁波已集聚全球顶尖人才50余名、国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超1500名,新材料、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目前,宁波已获批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制出全国首条CVD(化学气相沉淀法)单晶金刚石生产示范线,航空大尺度复材干湿复合激光加工技术、系列超高性能磁体和无重稀土高矫顽力磁体、超高结构分辨率离子迁移质谱联用仪等多项实现进口替代、全球领跑的标志性成果,为推动宁波建设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工智能新高地
不久前,宁波市提出,要持续稳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改革提速、队伍提质、活力提升、服务提效等方面打出更多新招实招。做到畅通教科人一体发展的良性循环,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根基,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澎湃活力,擦亮“近悦远来、奔甬而来”的城市品牌。
宁波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领先的数字化优势、丰富的应用场景,当前正持续完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构建以“行业垂直模型+高质量数据集”为主导、以“标志性产品+广泛场景应用+新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创新生态体系。今年1月至7月,宁波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同比增长13.5%;38家企业获评省首批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商、应用标杆企业、典型场景、数智优品,数量占浙江省的22%。
据了解,本届宁波人才科技周期间,将启动“AI宁波”第二届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大赛,开展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人才项目遴选活动,推动完善未来产业培育机制和投入机制,助力构建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未来,宁波的科创、制造业及人工智能等多领域产业,将在教科人一体推进的浪潮中持续升温,也将始终树牢“开放揽才、产业聚智”理念,引育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队伍。到2035年,宁波将努力走出一条以人才大集聚推动创新大提档、产业大提升的智造发展之路,全面建成全域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全国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地和创新应用高地。(经济日报记者 郁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