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如何“常玩常新”

丁振乾 2025-09-17 15:04:15

日前,位于四川省资阳市的方特国色春秋主题公园正式开业运行,为川渝及周边游客提供全新的游玩体验。主题公园是近年来广受欢迎的娱乐方式,其通过营造沉浸式、互动式游玩场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游玩。截至2024年10月,我国内地市场共有主题公园385家,其中包含87家特大型和大型主题公园、298家中小型主题公园。

近年来,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快乐消费”“悦己经济”持续火爆出圈,通过为年轻人提供休闲娱乐、释放焦虑的一方天地,既帮助年轻人纾解生活工作中的消极情绪,又带动情绪经济、文旅消费的成长与发展。主题公园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过去一段时间,各地在探索发展主题公园时注重同国际接轨,但又过于依赖引入海外知名主题公园品牌,对本土主题公园内涵式发展的认识有待深入。随着我国对文化自信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地开始尝试建设本土化主题公园。前段时间,火爆全球的LABUBU,其母公司泡泡玛特在北京朝阳公园内打造的城市乐园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游玩。此外,诸如江西宜春的“熊出没”主题乐园、江苏淮安的“淮安西游乐园”等,都是立足我国知名动漫IP、文化资源推出的本土公园品牌。

本土主题公园的不断涌现,对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主题公园具有文化承载功能。建设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本土主题公园,不仅能最大程度上引起消费者共鸣,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向国内外消费者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好中国形象。另一方面,主题公园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建造过程中的交通、管网、水电等建设投入,为主题公园附近区域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运营过程中又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产业发展。据测算,主题公园的消费拉动效应达1∶18.8。

在主题公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行业内部存在主题不够鲜明、产品供给不够丰富、二次消费贡献度低等问题,特别是随着国内主题公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主题公园仍未摆脱亏损运营的状态。寻找健康有序的发展路径,是当下主题公园实现突围破圈的重中之重。

主题公园长期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让游客“常玩常新”,保持强烈且持久的新鲜感。在发展主题公园时,要主动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禀赋,深挖特色资源、找准公园定位,着力打造差异化公园IP,引发游客情感共鸣。善用新技术赋能主题公园,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高新技术,增强游玩沉浸感。注重丰富园区内的游玩形式,积极引入节目演出、情景体验、NPC互动等游玩形式,提升游客参与度。还可依托公园IP孵化潮玩手办等周边产品,延长产业链。及时抓住市场消费热点,与广受欢迎的IP开展联动,实现情绪价值与文旅体验的叠加、“门票经济”到“游览经济”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