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20:34:20
9月16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发布的《拉美国家仲裁制度研究》(以下简称《拉美研究》)显示,拉美地区的仲裁制度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其独特的法律文化与程序特色。首先,拉美地区的法治传统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兼受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影响。其次,政治因素对拉美仲裁的影响较强。尤其在涉及国家主权、公共政策或敏感行业时,仲裁裁决的执行往往会受到法院的干预。再次,拉美的商事仲裁程序和审查标准较为保守,且对仲裁协议的形式要求较为严格,可能影响仲裁的效率和灵活性。最后,日益重视投资仲裁的透明化,以确保各方的公平参与和裁决的公正性。
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表示,随着全球南方国家力量的逐渐崛起和中拉经贸往来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不断拓展,贸仲在此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仲裁制度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力量研究和编写了《拉美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进一步推动中国仲裁制度完善、行业发展和信息交流,提升中国在国际商事仲裁舞台上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拉美研究》指出,中国企业在参与拉美仲裁时,应特别关注当地法律对临时措施、外国裁决承认与执行等方面的规定,并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特点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
据介绍,《拉美研究》是国内首次聚焦拉美地区国别仲裁制度的研究。课题组全面梳理了拉美地区不同法系代表性国家和地区,如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的仲裁立法、机构设置、程序机制等情况,重点分析了各国仲裁法制在可仲裁性、管辖权、临时措施、裁决承认执行等方面的异同,深入探讨了拉美国家仲裁制度与《纽约公约》《华盛顿公约》等国际规则的互动融合与本土适用。
当天,贸仲还发布了《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24—2025)》(以下简称《2024—2025年度报告》)、《建设工程仲裁案例选编》(以下简称《建工案例选编》)。
“仲裁作为国际通行的经贸投资争议解决方式,已成为各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法治软实力的重要手段。”王承杰表示,《2024—2025年度报告》《拉美研究》和《建工案例选编》形成了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发展总结的引领成果,展现了中国仲裁在过去一年取得的亮眼成绩,为中外经济主体更好了解、认识、参与中国仲裁提供了有益参考,进一步推进建设国际一流仲裁机构,营造友好仲裁司法环境,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国际商事仲裁优选地再添助力。(经济日报记者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