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 18:41:41
专业能力是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到内地从事法律业务,发挥熟悉普通法思维与国际商事规则的优势,担当起内地企业走出去与外资引进来的桥梁作用,陈嘉雯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名香港青年律师,法律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也是理解香港与内地法律差异与共通的过程。香港的普通法传统与内地的成文法体系虽有不同,但保障公平正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一致。”陈嘉雯告诉记者,自己选择法律专业源于一个朴素的想法——法律是理解一个地方人情与文化最深刻的密码。香港法治环境让她从小明白,规则背后是人们对公平的共识。在内地求学7年,陈嘉雯不仅学到了条文,更读懂了法律背后的社会肌理。
陈嘉雯告诉记者:“这种认知让我们在处理涉港案件时,总能跳出条文本身,理解双方分歧背后的文化差异——香港客户注重合同条款的绝对清晰,源于普通法‘按文义解释’的传统;内地伙伴更在意合作中的灵活调整,则与‘和为贵’的理念一脉相承。例如《民法典》中相邻关系的条款,就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守望相助的邻里文化。”
近年来,内地在数字经济、平台治理、新能源等领域快速发展,为法律行业带来了全新课题。陈嘉雯表示,以平台经济为例,从早期借鉴国际经验,到如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框架,法律界见证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无论是《电子商务法》对平台责任的明确,还是《反垄断法》针对互联网领域的修订,都体现了法治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陈嘉雯同时担任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副秘书长兼青年事务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并曾担任首届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青年大使一职。在这些角色中,她找到了实现价值的方式——做京港青年之间交流的桥梁。“我积极参与专业协会每年的迎新活动,为香港学生答疑解惑,看着他们逐渐适应内地环境并开启新的生活篇章,我深感自豪。”陈嘉雯说。
2024 年 12 月 7 日,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内地与港澳经贸交流促进会及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共同成立“区域法制研究基地”,基地在在北方工业大学正式揭牌,陈嘉雯作为协会代表出席揭牌仪式。在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的工作中,协会始终秉持“团结互助、安居乐业、融入北京、贡献祖国”的宗旨,组织青年交流、专业研讨等活动,让更多香港青年了解内地的发展机遇与法治环境。陈嘉雯介绍,“我们组织香港青年参观北京的知名企业、科研机构,让他们亲身感受内地的创新活力;开展法律实务讲座与案例研讨,提升他们对内地法律体系的认知深度与实操能力。同时,积极与内地的高校、企业合作,为香港青年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在内地落地生根。”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28年的实践证明,香港青年个人的成长与家国的发展紧密相连。陈嘉雯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香港青年,既要传承香港的优势,更要把握国家发展的历史机遇,以专业服务社会,以行动践行担当,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香港青年的精彩篇章。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借助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的平台,为在京港人提供更多帮助,为京港融合发展添砖加瓦,让这座“桥梁”更加坚固、通畅 。(经济日报记者 林语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