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 11:51:13
记者日前从上海创智学院获悉,刚满周岁的上海创智学院拿出了一份“成绩单”:孵化10家师生创业公司,创始人平均年龄只有25岁;发布全球首个规模化全流程机理可解释框架、全球首个创造力智能交互测评系统、面向下一代大模型开源AI基础设施等7个人工智能新成果……破界式选才、实战型师资、阵地式培养,上海创智学院以学生为中心,打造全新育人体系和创新生态,探索出以“锚定国家战略、快速响应前沿、高效产出价值”为特点的人工智能顶尖人才培养新路。
上海创智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丁晓东表示,学院自诞生起便锚定“培养AI顶尖人才”目标,以“年轻人的事业由年轻人主导”为理念,打造了一套打破传统框架的育人体系。
与传统的选拔方式不同,学院实施“项目制”实战遴选学生,以创客大赛、训练营等形式为主战场,在解决真实问题中鉴别学生的创新勇气与工程能力。“偏才、奇才、怪才……我们都要。”上海创智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丁晓东说,他们喜欢有抱负、认知迭代速度快、敢于冒险、对价值判断敏感的学生。这样的选拔标准受到学生认同。学院举办5次招生营,3300余人报名,录取800余人,覆盖45个专业。
有了出类拔萃的学生,应该如何培养呢?阵地式培养人才。课程迭代17次,6项标杆项目、6项火炬项目、5项科学智能前沿攻关专项、41项导师课题、3项学生牵头立项课题,10场图灵奖获得者等大师分享、高质量学术报告210+期……学院持续迭代“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扎实落实“一生一策”培养方案,构建“教学相长、合作研学”卓越创新共同体。
高强度高密度的培养模式,需要实战型师资。学院通过“核心师资+产业协同+动态兼职”的灵活模式,联合31所参建高校、科研机构、头部企业,聚集一批顶尖青年人才。绘制“全球青年人才地图”,以“价值驱动”全球引才,建立目标人才库,通过“菁智人才论坛”、国际顶会闭门会议等渠道精准对接。
丁晓东说,学院努力构建高密度人才、高密度认知、高密度资源集聚的环境,鼓励师生打破固有思维壁垒,进行高频度、高质量的思想碰撞,最终形成高密度机会不断涌现的创新生态。
依托上海产业优势与政策支持,上海创智学院已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签约50余家头部及独角兽企业,获企业捐赠或资助累计达5亿元;孵化10家师生创业企业,吸引各类资本近5亿元注入;举办20场创业活动,开展50场头部企业对接合作,为师生搭建“从研究到创业”的全链条支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