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 06:44:02
初秋的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姜山湿地,不时有大闸蟹探出水面,仿佛等不及中秋就要抢着“惊艳”八方食客。“今年又是好收成!”一大早,姜山新村村民迟德强就到塘边察看螃蟹长势。作为村里这几年刚上的养殖项目,“虾兵蟹将”已然成为姜山新村走上共富路的支柱产业。
好班子蹚出好路子
姜山新村的共富之路,是莱西市拓展“莱西会议”精神的典型案例。35年前,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在青岛莱西召开,又称“莱西会议”。而今,面对乡村公共资源零散闲置、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集体增收停滞等现实问题,莱西市持续深化拓展“莱西经验”,以组织振兴统领乡村全面振兴,蹚出了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2024年小龙虾产量达到60吨,大闸蟹产量达100吨。”迟德强介绍,“今年又启动了红螯螯虾养殖基地,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超过1600万元。”
在20世纪90年代,这里还是人均收入仅千元的“姜山大洼”,村庄“各自为政”,发展乏力。而如今,说起村里的变化,年近60岁的姜山新村村民苏于传脸上满是骄傲:“村里利用闲置河湖资源引入专业养殖公司,与邻村共同入股发展‘南虾北养’‘南蟹北养’,‘虾兵蟹将’成了青岛乃至胶东的‘顶流’;打造网红夜市,吸引58户商户入驻经营;清收闲置工业用地360亩,盘活引进工业项目……”
“我这个年纪一天还能挣百八十的,就在家门口。”在强村共富公司实现再就业的苏于传感慨,“没有党的领导,哪有现在的好日子。这一切,源于选出了一个好班子,蹚出了一条好路子。乡村共富,步步离不开党支部。”
“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是“莱西经验”的核心。莱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市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迟宗兴说:“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永不过时。”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全靠头雁领。2020年,莱西市开展村庄建制调整,行政村数量从861个调整为111个,构建“镇党委—村党组织—自然村党支部—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实施“头雁领航”工程,选拔致富带头人、回乡大学生等进入村党组织班子,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统一领导。
基层组织理顺了,发展就有了“火车头”。姜山新村党委主导成立强村共富公司——姜山众合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通过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孵化“共富夜市”“富民生态园”等20多个项目,联动“莱西周末”文旅品牌,举办品鉴会等活动10余场,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
在莱西,与姜山新村一样发生嬗变的村庄不在少数:水集街道产芝湖新村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建成4个千亩级现代农业示范园,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80万元;夏格庄镇西夏格庄村发展羊肚菌产业,村集体收入突破150万元;院上镇岘沽新村推动葡萄产业发展,综合产值达10亿元,村集体收入300万元……
企与民抱团闯市场
金秋时节,大沽河两岸散发着香甜果香的秋月梨,犹如一盏盏黄灯笼挂满枝头,莱西市马连庄镇洼子新村农户王学松心绪却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这一季丰产无疑了;忧的是,梨子上了秤到底能卖多少钱?卖给谁?上哪儿卖?王学松心里没了底,蹲在地头四顾茫然。
“老王,镇里收果的车进村了,你还有空瞎寻思?”村党委书记徐瑞东喊道。原来,镇村早已通过强村共富公司打通了销售渠道,“有强村共富公司,不愁销路,价格有保证,能卖到四块五一斤”。
强村共富公司是个啥?聚焦破解村集体增收路径窄、开拓市场难等问题,莱西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运营的思路,全域组建强村共富公司,通过发挥组织的力量,运用市场的手段,整合盘活乡村公共资源,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青岛马连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便是莱西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的积极探索。迟宗兴说:“现在回头看,这步棋走对了。”
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马连庄光照、水源充足,产出的瓜果汁水甘甜,颇受市场欢迎,成为国内知名的秋月梨、甜瓜等优质瓜果的重要产地。但是,市场地位的劣势却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老大难”。
“梨子好,就是卖不上价!”王学松曾经很无奈,“梨贩子压价,三块多也得卖。”
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市场地位不对等,缺乏组织经营、开拓市场、防范风险的能力,导致增收困难,强村共富公司应运而生。
马连庄镇党委书记常兴锋介绍,与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相比,强村共富公司在吸引资金、统筹资源、对接市场、促进共富等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带领村集体和农民抱团发展。
莱西由市、镇、村三级党组织主导,稳步成立各级强村共富公司:3家市公司龙头带动,统筹整合土地、资源、项目、资金等,抓好产业链、产业集群建设;11家镇公司全域统筹、承上启下,聚拢要素、对接市场;83家村公司因需发展,发挥配套服务作用,发展多元业态。
截至目前,在各级强村共富公司带动下,2024年全市11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0万元以上,莱西市先后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山东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县”。
公司强集体活村民富
“公司统一收购,每斤价格比地头收购高五毛。”王学松的梨品质高、品相好,镇公司当场签协议、付定金。田里的“金果子”终于换来鼓鼓的“钱袋子”,老王整天合不拢嘴。
地头价接近小集市卖价,公司利润从何而来?在青岛马连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选仓,工人们在忙着分拣、装箱,数据大屏上待发订单足有四五百单。该公司总经理董锋礼介绍,公司对接盒马、百果园、京东、美团等线上线下20余家平台,不仅不愁销路,而且溢价率超10%,实现价值增长,产业链各环节都受益,仅农产品年营收就超3000万元。
莱西市坚持开放共赢,鼓励国有企业、商协会、社会资本助力赋能,与强村共富公司联合发展,不断壮大强村共富公司资本量。面向全国招募“乡村振兴红色合伙人”400余人,从企业家、专家学者等群体中招募“最美乡村设计师”1500余人,开展“企村直联”行动,为强村共富公司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资源支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实现企业转型需求与乡村发展需要有机结合、多方共赢。
公共资源盘活了,集体收益增长了,如何分配才能让“蛋糕”越做越大?莱西市制定多元利益分配方式:盈余全部归集体、按股权比例分配等,同时完善公司、村集体、村民三方利益联结机制,村民通过“保底+分红”成为“合伙人”,分享公司增值收益,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合伙人”,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产业收益反哺民生,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让全体村民过上好日子,是集体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马连庄镇盆栽蓝莓产业园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农民既收土地租金,又获务工收入,户均年增收5万元,村集体将产业收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
水集街道将茂芝场现代设施农业共富产业园的产业收益反哺村民,建设助老大食堂和助老洗浴中心。
姜山镇将强村共富公司利润用于建设村庄内部道路,投资120多万元硬化道路1万平方米;河头店镇龙泉湖新村将每年光伏发电项目的40余万元收益用于缴纳村民物业费。
“莱西验证了‘组织振兴引领资源重组—资源重组驱动产业振兴—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逻辑链条。”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新志说,其关键在于以党建构建组织网络,通过产权创新激发公共资源活力,依托集体企业搭建共富载体值得借鉴。(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