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5 17:55:45
一排排高大的货架上,各类货品整齐排列,在“智慧大脑”的指挥下,全自动输送线和机械臂有序作业,令货物在货架间穿梭自如。精密传感器矗立在货架顶端,哪怕是0.1度的倾斜,都难逃它的“眼睛”——这是记者近日在位于北京亦庄的施耐德电气物流中心看到的场景。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物流北区总监李涛涛介绍,施耐德电气北京物流中心总面积达18000平方米,涵盖7个混合仓储库区,管理着年销售额近百亿元的货物收发存任务。面对货物品类繁多、物流动线复杂等运营挑战,施耐德电气通过运用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以及EcoStruxure机器专家数字孪生物流及仓储软件(EMET L&W),推动物流系统智能化,打造智慧物流的标杆。
据悉,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在部署过程中大幅缩短了工程时间,至少降低了20%的部署时间,运维效率可提升30%,运行稳定性超过99%。维护工作仅需进行简单的现场巡检,极大提升了运维效率。日均处理20000余箱货物的出入库输送任务,实现100%精准配送与全流程追溯管理。EcoStruxure机器专家数字孪生物流及仓储软件(EMET L&W),则为物流行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能仿真支持,可实现库容利用率提升8%、物料周转效率提高15%、综合运营成本降低11%、全流程作业效率提升14%。
施耐德电气物流中心是软件定义自动化打造智慧物流的范例:通过将硬件与软件解耦,借助更大算力的平台,软件定义的自动化可突破传统硬件控制的局限,为生产系统提供更多选择,推动制造业走向更加灵活、高效和智能的未来。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发展,通过工业软件的整合,结合数字孪生、仿真、可视化、AI与云计算等技术,可有效助力企业提升效率、提质增效。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中国区负责人张开鹏表示:“数字化是实现供应链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施耐德电气通过自有数字化解决方案,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示范,北京物流中心便是典型的例证之一。依托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我们能够通过数字化开发设计及运营系统实现100%精准配送与全流程可追溯,整体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近年来,施耐德电气聚焦“软件定义的自动化”和“工业可持续”两大维度,推动数字化转型和绿色生产力发展。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业务EAE能力中心负责人区冰华表示,软件定义自动化核心在于三个维度:首先是开放生态系统的建设,突破传统专有系统的孤岛限制,实现跨设备协同;其次是控制虚拟化的趋势,使得用户能够聚焦生产系统的核心需求;最后是数据的连续性,实现IT/OT的深度集成,确保数据连贯,最终将软件转变为企业资产。
据悉,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自推出以来不断升级,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不仅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水务系统、食品饮料等多个行业领域取得应用成果,还广泛落地于企业的物流系统、厂务系统、生产线、数据中心等关键环节,为全球工业企业的智能制造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经济日报记者 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