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4 08:31:37
近日,一声清脆的哨音划破安徽芜湖的天际,10架装配网状保护罩的无人机如蜂群般骤然升起——在这片被严格限定的空域中,一场激烈的“足球赛”开始上演,机体呼啸掠过,场外观众响起一阵又一阵惊叹。这是2025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期间,长三角无人机足球赛的真实一幕。
无人机足球竞逐背后,是我国低空经济正在“起飞”的一个生动切面。与此同时,以“场景创新引领、安全有序发展”为主题的2025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安徽芜湖拉开帷幕。3万平方米的展区内,多家企业带来从飞行器、运营服务到空域管理的全产业链展示,共同勾勒出一个加速接近现实的三维经济生态。
“在技术进步、政策激励和经济转型发展等多重因素推动下,低空经济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副会长黄涛认为,低空经济不仅是对天空资源开发,更是对经济要素流动配置的重新定义。在他看来,低空经济有效拓展传统地面经济受限的物理维度,在不少领域有极大潜力可供挖掘。
“这个无人机能吊200公斤的物资上山吗?大概能飞多久?遇到强风稳不稳定?”面对提问,参展商南京航天国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副部长谢本辉说:“这款GQ—500E电动多旋翼无人机最大载重300公斤,最大飞行时长半小时左右,获得过全国电网作业‘吊运效率最佳奖’。”
据介绍,南京航天国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凭借总体设计、飞行控制、测控通信、航空动力、系统集成等方面优势搭建了无人机开发平台,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设计不同款式的垂直起降无人机。目前,已研制出多型成系列大载荷、长航时无人系统,开发了GQ—580型无人直升机、GQ—80型系留无人机等。
自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规划以来,低空经济频繁出现在重要会议中。2023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起,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中国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工信部等部委则致力于构建低空经济标准体系,推动其与人工智能、卫星通信等技术融合,并加强安全监管。各地也积极依托区域特色探索低空产业发展路径。广东充分利用大湾区低空经济协同机制,开展“空中的士”等应用场景试点;重庆联合西部战区空军建立“统报统批”机制,将空域批复时间压缩至1天;安徽借助长三角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优势,聚焦芜湖、合肥两大核心城市,全力构建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生态体系。
“当前,无论是上游生产还是下游服务,低空经济产业正在不断集聚。”华夏云天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介绍,其PT6A发动机维修基地落户芜湖,这是国内首个由普惠加拿大(P&WC)授权的PT6A发动机指定大修厂,凭借配套国际先进工艺设备及专用工装与CF34发动机维修产线进行共线生产,该厂将实现技术、人才、设备协同效率提升,设计年发动机修理量达100台。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低空经济产业上中下游企业累计超20万家,同比增长10.46%;低空经济规模预计超6700亿元,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经济的崛起已是大势所趋。”黄涛表示,目前仍有许多瓶颈亟待突破。不少企业虽已生产、试验、适航,甚至运营了一定数量低空飞行器,但与之配套的法规、规范、标准以及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制约了行业快速发展。
今年5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强调,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安全是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的生命线,是发展的根本前提。”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首席专家董志毅表示,展望未来,更需构建一个既审慎又包容的新型低空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