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3 21:43:53
记者从9月13日举行的2025年服贸会顺义区“两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获悉,五年来,北京市顺义区累计入库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区”)项目4676个,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发布会现场。北京市顺义区供图
会上,北京市顺义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蓬勃介绍说,五年来,顺义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落地一批引领性创新政策,在试点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限制、促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已完成200余项“两区”重点任务,探索形成16项“两区”突破性政策和创新模式,其中8项为全国首创,创新密度居全市前列。
北京市顺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光明介绍说,顺义区市场监管局便捷市场准入、创新监管方式,积极打造国际化服务环境。顺义区支持外籍人员在线身份认证,外资企业全程网办;关注外资企业、外籍人士需求,在“e窗通”等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中英文双语版“办理指南”“问题解答”和“工作提示”,为外国申请人浏览、咨询、录入提供便利化指引;设置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窗口,为有需求的外资企业以及特殊重大外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助力企业加速落户。
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北京市指导的国内首个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对德、对欧合作园区,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深度融入“两区”建设,持续培育中德(欧)“联合创新 融合发展”新成果。北京市顺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北京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周靖慧表示,中德示范区依托“两区”对国际资源要素吸引政策,不断拓展德(欧)“朋友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示范区与德国工商大会、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等知名商协会组织建立密切联系,推动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落地。截至目前,中德示范区已集聚德资及关联企业数量超120家,年产业规模超400亿元。
五年来,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发挥策源地优势,构建完整航空服务产业链条,形成了航空运输、机场运营、飞机维修、航材贸易全链条产业集群。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政策研究与制度创新处处长郑杰表示,2024年,临空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15亿元,2020年以来年均增速达11%。天竺综保区进出口值达到1235亿元,2020年以来年均增速达19%,在全国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中连续三年稳居前十。
在文化贸易领域,顺义区创新服务文化保税业态发展的海关监管模式,支持文化艺术品“区内仓储+区外展拍”、“区内展示+线上交易”和“保税展示交易”,建设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流的重要窗口、海外文物回流的主要基地。北京首文科文创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辅伦说,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以品牌活动搭建中外文化对话桥梁,提升顺义文化开放影响力。今年,基地核心承载区北京保税艺术区打造的第四届“仲夏艺术季”,推出当代坦培拉等特色展览,历时3个月开展30余场活动,吸引近万人次参与,成为辐射京津冀的文化消费新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