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振兴

赖奇春 2025-09-13 15:05:38

在人口结构变化、资源压力和全球市场波动交织的挑战下,乡村产业振兴亟待构建新质生产力体系,摆脱传统路径依赖。9月10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京举办第五期“智荟中欧·企业赋能学习坊”,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乡村产业新布局”为主题,汇聚政商学界各界代表,从宏观政策、县域实践、技术应用和生产关系等多维度,共同研讨农业现代化转型创新方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表示,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振兴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产业生态的系统重构,涉及生产要素配置、供应链协同及产销两端的智能化与品牌化升级。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需求和资源环境挑战,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和系统效能提升,汇聚企业、政府与社会资本多方力量,把先进的科技手段、管理理念、市场视野融入农业,才能真正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巨大能量。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绿色生产力,正从根本上重塑中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与路径选择。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余欣荣在主旨演讲中表示,绿色生产力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一种系统性、生态提升型的发展范式。他认为,发展绿色生产力需遵循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规律、技术与产业适配性规律、地域分异与多样性规律以及多元协同联动规律。在推进绿色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规律应用上,要注意尊重自然、尊重主体、注重差异,以农民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系统为方法、以创新为动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农业与食物系统作为农业全链条的纽带,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表示,当前全球农食系统正面临营养健康、地缘政治、社会公平、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多重压力。全球农食系统须朝着“营养健康、环境可持续、经济高效、社会包容、系统韧性和治理有效”六大目标转型,其中的关键在于推动科技创新。此外,企业作为农食系统生产、加工与流通的主体,必须承担起转型引领者的责任。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被称为“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芥菜之乡”,目前当地已形成3个百亿级特色产业群,总产值突破400亿元。湖南省岳阳市原政协副主席、华容县原县委书记刘铁健表示,华容县坚持“有基地、有园区、有品牌、有龙头企业”的发展路径,以县乡村三级合力,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建立村级资产交易中心,推动土地流转率达65%,芥菜、小龙虾“虾稻套作”等集中连片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3300余家,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68家,依托龙头带动,建成了1个省级现代产业聚集区、7个特色产业园。

针对当前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挑战,刘铁健建议,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规模经营和“小农”经济的关系、政府作用和市场调节的关系、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产业资本和群众利益的关系。尤其是产业资本不能与民争利,要与农户形成需求互补、利益共享、错位发展。

据悉,自2022年创办以来,“智荟中欧·企业赋能学习坊”聚焦三农议题,已邀请20余位专家与企业代表分享洞见,并赴北京、陕西等多地农科企业开展实地研讨,持续探索以管理创新、数智赋能与产业链整合等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