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验田

王琛伟 王皓田 吴昺兵 2025-09-12 17:28:43

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是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举措。党中央高度重视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将“统一要素资源市场”纳入“五统一”的顶层设计。

深入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打破区域间市场壁垒,促进要素资源跨区域、跨领域顺畅流动的重要举措;也是探索构建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规则,进一步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重大改革尝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北京城市副中心、江苏苏南重点城市、浙江省杭甬温、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等10个发展基础好、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的城市群、都市圈或中心城市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力求因地制宜解决要素资源配置中的突出问题,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典型经验。本次改革试点呈现出三个突出亮点:

一是传统要素领域改革有望实现新突破。如土地要素高效配置方面,北京城市副中心推动以市场化方式盘活低效建设用地和闲置耕地,着力解决规划调整、土地供应、收益分配等方面问题;人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方面,多地支持探索建立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放宽境外人员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的限制;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长株潭探索农村产权抵质押处置方式,拓宽农村产权抵质押物范围;技术要素提升创新活力方面,苏南重点城市加快推动跨区域科技创新券的互认和“通用通兑”。

二是新型要素市场培育有望迈出新步伐。如培育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方面,苏南重点城市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开发利用、高效服务的市场化路径;加强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方面,福厦泉探索建立海洋碳汇相关标准,推动开展林业碳汇基础研究、技术研发、项目投资;新业态新领域和服务业要素保障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力求用好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等现有创新平台,率先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

三是要素协同配置效率有望实现新提升。如要素跨区域协同配置方面,成都市探索推动要素配置政策体系跨区域协同衔接,加强跨区域交流合作,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求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密等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全面实现同城化“一网通办”;数字化赋能要素协同配置方面,郑州市探索开展要素协同配置评价工作,分区分类开展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和水平动态监测。

下一步,应围绕“深化、攻坚、协同、扩围”,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分领域解决各类要素流动、交易、配置难点问题,探索新型要素配置方式、深化要素协同配置、提升要素整体配置效率和效益,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标志性成果、作出重要典型示范。

一是加强跨区跨域改革协同。协同推进各领域各地区试点工作,力求从“单兵突进”转向“集团作战”,形成全国改革“一盘棋”。探索中央统筹与区域联动的制度协同机制,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评价、争议处理、监督管理等要素市场框架。主动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重点城市圈为突破口,推动区域间要素市场体制机制互认、基础设施互联与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构筑全国范围内要素流动交易的网络基础支撑。

二是突出解决堵点难点断点问题。技术要素应重点解决成果转化、金融支持等问题,土地要素应着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人力资源要素重在构建畅通流动渠道、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数据要素应在推动公共数据开放、拓展开发应用场景等方面下功夫,资本要素应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水平金融开放合作上出真招、见实效,资源环境要素方面重在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化交易机制。

三是强化改革试点的数字技术支撑。适度超前布局建设覆盖全国的要素市场数字基础设施,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全要素一体化数字平台,筑牢要素资源配置的“数字底座”。建立统一的数据要素治理体系,研究制定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交易等全链条的技术标准或规范,进一步明确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的确权规则。

四是积极推动改革成效评估和经验复制推广。探索建立常态化改革成效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评估系统、建立分析模型、完善评估标准,对试点改革成效进行定期、量化、科学评估。准确提炼试点经验,切实加强经验推广,力求通过“先试先行”,建立一套高效、规范、可持续的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