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凌云:打造知识密集型高端服务亮点

2025-09-14 06:08:59

知识密集型服务以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和强知识属性为特征,主要涵盖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文化与教育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等领域。这类服务通常不局限于硬件产品或工程服务等实物交付,而是以数字化、远程化、专业化的形式进行输出。凭借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特征,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正加速成为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

规模稳步增长。2021年至2024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从23258.9亿元增至28965.2亿元,年均增长6.0%。今年上半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为15025.4亿元、8650.4亿元、63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7.8%、3.6%,占服务贸易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8.7%、37.9%和24.1%。例如,中远海运港口将国内先进的港口智能管理系统带到秘鲁钱凯港项目,凭借技术与服务优势,实现了3条干线航线和3条支线航线的全天候运营。

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发展,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中的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增势尤为强劲,2021年至2024年从7714.8亿元增至10001.4亿元,年均增长7.4%;今年上半年达5293.8亿元,增速12.7%,成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例如,以群核科技等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成功开辟人工智能赋能产业的新赛道,业务版图已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折射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深刻变革。

竞争力显著增强。在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背景下,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顺差持续扩大。2018年,首次实现顺差536亿元。2021年至2024年,实现顺差从1989亿元增至4181.2亿元,年均增速27.6%。今年上半年,实现顺差2275.4亿元,比上年同期扩大409.2亿元。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创新、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技术服务、知识产权等领域竞争力和出海能力增强,正从“服务进口大国”向“高端服务输出国”转变。

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具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得益于政策精准发力。如果说服务贸易是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就是衡量服务贸易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正成为我国服务贸易的新引擎、外贸新优势的重要支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印发的《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在北京、上海等28个地区开展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等,从实操层面持续破除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障碍。另一方面,得益于数字经济的强力托举。我国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发展和应用,在赋能传统服务贸易的同时,不断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持续促进知识要素流动与重组,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开辟了广阔空间。

也要看到,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还存在短板弱项。比如部分知识密集型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仍相对谨慎、制度型开放水平尚有提升空间、知识密集型服务人才等要素支撑也有待进一步夯实。

未来,需以更大力度破除壁垒、以更实举措融合创新、以更优生态培育人才,打造知识密集型高端服务亮点。一是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开放水平。制定发布相关指导意见,进一步缩减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有序放宽信息技术、文化、医疗、教育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二是加强各服务贸易开放平台间的分工合作。构建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联动协调机制,增进试点地区间的交流合作,构建以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为主体,以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区、特色出口基地、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重点,以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平台为依托的发展格局。三是加快数字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深度融合。不断扩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知识密集型服务领域的应用场景,推动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拓展跨境交付、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注重知识密集型服务人才培养,探索政校企合作机制,支持高校设置相关课程,夯实专业化、国际化人才支撑。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