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18:32:04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仅将其作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支撑,而且高度重视以其为契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近期,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全文向社会公布,标志着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又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必将进一步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提供更强大的要素支撑。
一、优化新型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意义重大
在经济学中,生产要素指所有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资源,通常包括土地、劳动、资本等等。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发展,人力资本、技术、企业家精神等等也越来越多地被纳入生产要素范围。目前,各界并未就新型生产要素的定义、边界形成共识。但从我国发展实践看,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既需要土地、劳动、资本,也需要越来越多的新的投入,除了人力资本、技术、企业家精神之外,还有数据、空天、深海、频谱、新能源等等。比如,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已经成为普遍共识。随着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不断丰富,我们对新型生产要素的认识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
新型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创造更多发展机会。新要素的涌现和崛起往往会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带来大量新的发展机会。农业经济时代土地要素最为重要,工业经济时代资本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今天我们可以预见,数据、空天、深海、频谱、新能源,任何一个资源要素的背后都是一个甚至是十几个庞大的新产业新赛道,它们一旦能实现高效的市场化配置,将有力促进新产业新赛道的发展。这种发展机会不仅能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还能衍生新产业、涌现新企业、创造新就业、带来新收入。二是用上更多先进技术。激活新要素,往往是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化、走向普罗大众的重要驱动力。回顾历史,许多科技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并非因为想法不成熟,而是缺乏将其推向市场的关键要素。一旦新要素被激活,就能解决关键瓶颈,降低成本和门槛,提升效率和体验,打破科技成果难以商业化的僵局。回溯电动汽车、移动互联网、光伏发电和人工智能普及应用的历史,都有类似的逻辑,因此试点也有利于推动更多新技术进入应用轨道。三是享受更多绿色和便利。人人都希望拥有更绿色更便利的生活。今天的我们,已经能从下一单外卖、定制一套家具、写一篇报告、上一节网课中体会到数据、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工作效率提升与生产流程优化。但如何既便利又绿色,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本次试点涉及海洋碳汇与林业碳汇的资源要素配置改革,将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二、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有三个亮点
一是试点区域的选择新,有利于更好探索新型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新方向新问题。选择的10个试点地区在各自区域有较强代表性,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好、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及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意义大、支撑乃至引领全国经济发展的效应强,能够为更好探索新型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新方向、解决新问题。
二是试点举措的内容新,有利于更好突破新型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面临的痛点难点。北京城市副中心试点方案中提出对用于研发投入的国有资本免于增值保值考核,苏南重点城市试点方案中提出探索创新大科学计划组织管理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试点方案提出推进国有创投机构改革,对于进一步破除长期制约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痛点十分重要。长株潭、重庆市等地试点方案提出推进企业登记监管、卫生健康、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杭甬温试点方案提出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业数据协同共享,北京城市副中心试点方案提出探索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和数据资产评估,将为破除数据要素从资源向资产、资本转变的难点提供新答案。福厦泉试点方案提出探索建立海洋碳汇相关标准,探索开展林业碳汇基础研究、技术研发、项目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试点方案提出支持依托现有交易场所依法合规开展海洋资源交易,将为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勇闯新路。
三是试点推进的方式新,有利于更好形成协同推进新型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合力。与市场化配置的其他方案不同,本次试点方案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综合改革。综合改革试点,是我国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方法论创新。它不同于传统的“一时一地一事一议”的改革模式,其核心是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有机结合,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系统推进改革,并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我们要深入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决策部署,鼓励试点地区按照试点方案扎实推进有关领域改革,奋力抢抓以优化新型生产要素配置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试点机遇,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