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鄄城:乡村振兴产业旺

王金虎 2025-09-12 11:32:58

“我们的乌鸡全部是林下散养,每天可以产2000多枚乌鸡蛋,根本不够卖。”近日,在山东菏泽市鄄城县陈王街道完全庄的福兮综合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葛玉福一边将捡拾的乌鸡蛋装盒,一边说。

从2013年,葛玉福就开始尝试养殖乌鸡,从最初的800只到现在的4000多只,乌鸡蛋也成了供不应求的“俏手货”。今年年初,葛玉福又在菏泽市国花牡丹园内开辟了新的养殖场,还推出了亲子捡蛋体验活动,走出了“生态养殖+休闲体验”的新路子。如今葛玉福的养殖基地每年销售额可达200多万元。

在引马镇,鄄城鸿翔牧业有限公司则另辟蹊径,把曾经观赏型的鲁西斗鸡端上了餐桌,斗鸡蛋则进入市场。“鲁西斗鸡有着两千多年的饲养历史,是我国珍贵的地方家禽品种,主要产自我们鄄城县及周边地区。”鄄城鸿翔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高翔介绍。

将鲁西斗鸡规模化养殖,逐渐形成了一种新产业。“鲁西斗鸡产蛋量少,平均5-6天产一枚蛋,蛋黄比例大,呈金黄色,含硒量是普通鸡蛋的3.5倍,且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口感独特,营养价值较高。每枚斗鸡蛋能卖到在4-5元。”高翔介绍,经过多年的保种育种工作,鄄城鸿翔牧业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鲁西斗鸡品种资源保护基地,现存栏原种鲁西斗鸡50000羽,每年可向社会提供鲁西斗鸡优质种苗50万羽,商品蛋80万枚,商品斗鸡2万只,观赏娱乐斗鸡5000余只。

阎什镇刘垓村的刘全军夫妇是远近闻名的“鹅司令”。2018年,在外养鹅多年的他们返乡创业,建起了700多平方米标准化养鹅大棚,目前鹅的存栏量在1500只,每只鹅年均产蛋40-50枚,鹅蛋则售卖到6-7元/枚。“我们镇,像刘全军这样的养鹅户有三十户,全镇鹅的存栏量达到3万只左右,已成为村民通过特色养殖开辟增收的新途径。”阎什镇副镇长孔令玺说。

位于临濮镇张庄村的庆杰养殖有限公司,则把特色养殖的目光瞄准到鸽子的养殖。一座座现代化的养殖大棚错落有致,走进鸽棚,一排排鸽笼整齐排列,鸽笼内鸽子们欢快地扑腾着翅膀、跳跃、啄食,不时发出“咕咕”的叫声。技术员邓亮介绍,鸽场共有11个标准化鸽棚,养殖的鸽子品种为白羽王,目前存栏种鸽3.5万对,鸽场每天可产出4000多枚鸽蛋,售价4元/枚,主要销往温州、上海、南京等地,市场需求旺盛。小小的鸽子不仅为村民插上了增收致富的翅膀,也奏响了乡村振兴振翅高飞的序曲。

从家禽养殖到飞禽养殖,鄄城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鼓励各镇街根据自身优势差异化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多元并进的养殖产业。截至目前,鄄城县已发展各类规模养殖场150余家,其中包括6处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和12处肉鸭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