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两区”建设交五周年答卷 制度创新催生多项“全国首个”

韩秉志 2025-09-11 15:54:08

记者从9月10日举行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昌平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自启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五年来,北京市昌平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高水平开放为引领,累计落地项目1900余个,新设外资企业329家且年均增速达28.2%,实际使用外资16.8亿美元,成功实现从“开放试验田”到“发展新高地”的跨越,为首都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主任柳强说,昌平区深度融入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局,在全市率先提出“科创金融”发展定位,出台系列政策举措,集中力量建成“科创金融示范区”。“两区”建设五年来,昌平区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试制度、探新路”,让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五年来,昌平区先后出台自贸昌平组团实施方案、重点园区三年行动计划等20余项专项政策,累计落地210项高含金量举措,催生出一系列“全国首个”: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开门接诊,为临床研究转化提供“昌平样本”;全国首个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试点落地运行、全国首家“一站式”特殊物品及生物材料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投用、全市首个“人遗专员”试点、创新药“随批随进”机制等标志性成果,持续彰显昌平制度型开放的“先行优势”。

在全球资源配置领域,昌平区精准打通要素流动瓶颈。资金方面,推出全市首个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结算专项奖励政策,落地跨境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等试点;建立全市首个“见投即贷”服务机制,完成全市首单仓储类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一系列首单、首批举措持续突破资金服务瓶颈。数据方面,昌平区依托自贸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备案制,成功为诺和诺德等跨国企业打通了数据便利出境通道,保障其全球研发协同需求。知识产权方面,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昌平创新“科技+保险+服务”模式,为企业海外创新布局筑牢风险防护网。

在未来科学城“生命谷”,昌平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正围绕创新药开展攻关。这里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起“投资+临床+孵化+园区”创新生态圈,已汇聚300余名高层次人才,科学家创办企业达118家。中关村昌平园更凭借扩区提质,落地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国家医疗器械创新北京服务站,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占全国总量1/10,成为行业“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