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06:44:24
图为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资料图片)
近年来,海南省儋州市紧抓海南自贸港建设机遇,依托洋浦经济开发区政策优势和临港产业基础,于2020年6月3日对进出洋浦保税港区的货物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货物进出境管理制度,深度释放自贸港政策红利,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航运、贸易等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链条向多元化延伸,多产业体系正加速形成。
儋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阳表示,儋州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前沿,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制度集成创新,以高水平开放推进深层次改革,推动产业体系向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升级,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样板间”。
政策红利显现
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是海南自贸港最核心的税收政策之一,儋州洋浦出台加工增值鼓励类产业企业备案机制文件,开发加工增值系统功能模块,多措并举助推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作为全国首单享受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的试点企业,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自2021年参与开展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业务,已累计减免关税近3亿元。此外,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等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的叠加,使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实现跨越式发展,产值逐年增长,年产值从最初10亿元到2024年的近60亿元,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菜籽油加工基地之一。
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的飞速发展是海南自贸港政策落地生效的体现,也为后续企业享受政策红利提供了可复制范本。如今,洋浦加工增值内销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从最初的粮油产品逐步扩展到肉制品、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在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内,工作人员在中控室里忙碌着,为新一批石化新材料做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今年1月,海南炼化进口丙烷生产加工的聚乙烯、聚丙烯符合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免征进口丙烷关税45.12万元。”中国石化海南炼化公司计划经营部经营管理岗高级主管马洪波告诉记者,截至6月,他们已累计免征关税680万元,成为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的首家石化企业。
相关政策实施以来,截至2025年上半年,儋州累计内销货物84.94亿元,免征关税6.55亿元。
运输往来便利
正午时分,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十分繁忙,一艘从泰国出发靠泊洋浦港的“正利奥林匹亚”轮装载着甲基烯丙醇经直提作业快速通关。这是海南进行国际贸易往来的一个生动缩影。
随着“洋浦—印巴”CI1航线、“洋浦—阿布扎比”航线等直航航线相继开通,洋浦连通世界的航线越织越密。“截至6月份,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已开通集装箱航线56条,包括外贸航线30条。”海南港航国际港务有限公司生产操作中心副总经理杜成财说,码头开通的航线初步形成覆盖东盟10国及南亚的密集航线网络,完善了海南自贸港国际航线网络布局。
除了拓展国际航线外,洋浦设立了全国唯一国际船舶登记机构——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首创“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体系,高效推进“中国洋浦港”籍国际船舶的登记、综合质量管理、检验监督、船旗国服务、政策研究等工作。优化政务服务举措,推出国际船舶登记“特殊办”、船舶证书文书“导航办”、船舶转籍登记“动态办”等10项举措,为航运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优质服务。船舶出口退税、进口免税等一系列政策落地生效,累计为新造船舶退税4亿元、外籍船舶免税超过11亿元。
今年上半年,洋浦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974.8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29.60万标箱。截至目前,“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累计注册国际船舶64艘,总运力超635万吨,船舶总吨位居全国第二位。
“未来,我们将提升港口基础能级,做大流量支撑,深化航运制度创新,擦亮‘中国洋浦港品牌’,拓展国际合作,构建全球港口网络。洋浦港将以更开放的胸襟、更高效的枢纽功能,向世界级航运枢纽迈进。”洋浦经济开发区交通运输和港航局局长邵晋宁说。
产业集群崛起
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在儋州释放了强大红利,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落户儋州,儋州—洋浦一体化区域已形成多产业集群。
60台巨型风机在距岸边34公里的海上随风而动,这是大唐海南儋州1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一期项目的壮阔景象。“这个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平均发电量约35.4亿千瓦时,可满足15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大唐(儋州)海洋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宇说。
洋浦积极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速引进风电装备产业链项目,不断聚集各类生产要素构建风电产业园。随着远景能源儋州零碳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项目、亨通海南海洋能源互联与智慧运维项目等一批项目落地,智能风机、塔筒、叶片、电缆、储能装备等产品制造涵盖海上风电产业上下游。如今,儋州海上风电上下游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多个产业在这里集聚。陆侨国际海产品、大庄园、恒丰面业、独凤轩、龙大美食等多个食品加工项目开工投产,洋浦健康食品产业群正加速形成;全国首个数字加工贸易(来数加工)区落地洋浦,业务覆盖工业数据、关贸数据等领域;海南迈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6000万支医疗器械建设项目的6条智能化生产线全面投入运转,填补了海南在高端医用耗材领域的产业空白;儋州首个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车辆项目——沪能驭势无人驾驶车辆研发及制造项目成功落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全球,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升级,随着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和创新动能持续迸发,儋州正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经济增长极。(经济日报记者 王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