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数据引擎

2025-09-10 16:27:43

2025年7月25日上午,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介绍了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进展,关于数据要素改革的多项实践正在各地深入推进。

微信图片_20250910152948_50_171.png

在威海市城市运行指挥中心,23.5亿条城市数据实时汇总,10.5万路视频监控、50个专题应用正在同步运行——暴雨来临前,防汛系统自动关联气象预报与598个监测点,预判易涝区域并调度救援力量;渔船管控系统融合多源信号,20类违规行为瞬间触发预警。2024年至今,这里的AI系统已自动处置城市事件6万余件。这是山东省推进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自试验区获批建设以来,山东省以制度改革为主线,聚焦数据流通与赋能实体经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数据驱动发展的实践探索。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山东省建立了全省一体化的工作协调机制,通过“揭榜挂帅”行动,围绕数据产权、流通交易等方向开展探索,并在23个行业领域开展了专项试点。实践中,烟台市在数据产权登记方面取得了进展。2025年6月,烟台烟草公司的“烟草消费域数据集”率先获得全省具备司法效力的数据产权登记证书。通过技术手段,他们构建了高价值脱敏数据库,实现“支付即识别、消费即记录”。此外,山东港通公司以11项数据资产作质押,获得500万元贷款,为中小企业盘活数据价值提供了新路径。

数据赋能产业发展的效果正在显现。在威海市,迪尚集团通过AI大模型生成服装方案,人体数据库匹配全球客户体型,效率提升30%。天力电源科技借助数据优化生产,在产能提升60%的情况下,用工减少了6%。在海洋领域,通过每2小时更新的海域数据,保险公司能够更精准地定价养殖险,银行配套“数据贷”,支持“海上粮仓”建设。

公共数据开放共享不断推进。山东省已建成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体系,累计汇聚数据2200亿余条,提供数据共享服务515亿余次,开放数据326亿条。“爱山东”平台注册用户达1.18亿,电子证照使用量突破10亿次。基层报表“瘦身”也取得实效,烟台精简了市县级600多类表格,基层填报量减少62%。

山东省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进行了多种尝试。截至目前,全省有19家省属国企实现数据资产入表,资产达1600余万元;各市149家企业入表资产达6.01亿元,其中35家获得融资授信6.07亿元。两家区域性数据交易机构累计上线产品1900多个,交易金额达3.1亿元。随着实践的深入,数据正在山东各地展现出其多元价值。

(数据来源:山东省大数据局)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