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8 07:04:05
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向明确、举措务实,随着一系列政策举措持续落地,我国将不断拓展开放空间、释放发展潜能,塑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推动外贸外资实现稳中向好。
释放制度型开放红利
“封关不是封岛,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的这句表述,在外媒报道中被高频引用。今年12月,海南将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这是一场制度型开放的新尝试,也标志着我国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开放迈出关键一步。
今年上半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任务,我国坚定不移推动制度型开放,大力提升开放平台功能,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截至今年7月初,国家层面已累计复制推广379项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成果,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然而,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比,我国在部分领域仍存在一定差距,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是必然选择。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说,构建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目标。为此,要深化营商环境建设,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增强政策稳定性和透明度。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彭波认为,深化制度型开放,可以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为试点,在相关领域开展压力测试,推动国内法规与国际规则兼容,进而引领国际规则制定。
吸引全球创新资源汇聚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4.6%。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我国已成为外资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的热土。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我国逐步成为全球资本与技术汇聚的战略高地。众多外资企业敏锐把握到中国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的机遇,纷纷聚焦前沿领域加大投资。达索系统在上海启用在华首家开放创新实验室,固瑞特在天津启动建设新型复合材料研发中心,施耐德电气(中国)技术本地化创新中心落地北京……跨国企业用一笔笔新投资宣示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也折射出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彭波认为,当前,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创新链与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可进一步强化相关优势,吸引更多高质量外资。以超大规模市场牵引深度合作,吸引全球企业共建“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体系,以市场收益反哺技术投入,以技术升级协同市场成长;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企业数字化改造成本,为全球企业提供高效率的算力服务。
推动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
近年来,我国坚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提高国际话语权与规则塑造力。一系列努力成果,为经济全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当前环境下,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刘斌认为,要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绿色贸易等新兴领域规则讨论,融入中国发展理念。在竞争政策等相关议题上,寻求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公约数。积极推动区域经贸协定网络建设,加快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升级谈判。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刘斌表示,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在项目合作中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规则和标准,让更多发展中国家认可并采用,逐渐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塑造规则影响力。
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联互通与产能合作对塑造国际合作新优势至关重要。万喆认为,要深化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场合作,如中马“两国双园”模式等。此外,不断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加强各领域多边合作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