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肥城:新能源产业“电量”足

王金虎 2025-09-02 17:40:53

走进山东肥城蔚蓝科技产业园的零壹肆公司车间,智能化生产线上,一颗颗钠离子电芯正经历多道精密工序陆续下线。这片忙碌的生产场景,不仅是一条电池生产线的运转,更是新能源产业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化落地的生动缩影。

“钠离子电池的低成本优势与极端环境适应性,正是破解新能源储能痛点的关键。”零壹肆公司董事长宋杰的话语,点出了这项技术的产业价值。

如今,世界首条10吉瓦时生产线的建设与万吨级碳纳米管项目的推进,正在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话语权,实现从“1”到“10”再到“万吨级”的量级跃升。

“牵手”潍柴产业联姻,推动产业聚群升级。7月15日,肥城市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力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延链聚群、做大做强。同时,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零壹肆先进材料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在动力电池产业、资本合作、科技创新、交流培训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黑粉”生金变废为宝,产业闭环汇聚成势。走进位于肥城老城街道的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退役的三元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正经历一场“重生之旅”。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这些曾被视为“工业垃圾”的废旧电池,不仅锂回收率达到国内顶尖的4.8%,铜、铝等金属回收率更提升至98%。

“目前,公司持续扩大产能,5万吨级项目设备已安装完成正在调试,电池拆解生产线也陆续到场,二期15万吨锂电池回收项目同步启动。项目建成后,年处理能力可以达到2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废旧锂电池处置基地。”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仲谋的话语里,藏着肥城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闭环的核心引擎,让“黑粉”生金,让废料“重生”。

在丰融新材料新建车间内,蓝锂盛科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的首套智能化回收设备正在调试运行。这家由丰融新材料牵线落户的企业,以5000万元投资建起现代化厂房,其自主研发的全流程工艺系统,从源头破解了传统回收中金属纯度低、安全隐患大的痛点,让处理效率提升40%。

从“回收废料”到“制造回收设备”,看似简单的产业链延伸,实则是肥城破解“设备卡脖子”难题的关键一步,当本地企业能自主生产回收装备,产业闭环便有了“硬核支撑”。

如今,肥城市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共纳入企业137家,产业加速集聚、协同融合、纵深发展,一条涵盖锂矿石加工、锂电池钠电池原材料、正负极材料、电材组装、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全周期、闭环式产业汇聚成势。